——遇事先求己
一百多年前,美国费城有几个高中毕业生因为没钱上大学,只好去请求仰慕已久的康惠尔牧师教他们读书。康惠尔牧师答应了他们,但他没想到,还有那么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要是能为他们办一所大学该多好啊!于是,他四处奔走,为筹办一所大学向各界人士募捐。当时办一所大学大约需要投资150 万美元,而他辛苦奔波了5 年,连1000 美元也没有筹到。显然,这个情况使他意识到,大学办不成了,自己的打算不过是异想天开。这一天,他情绪低落地走回教堂,发现路边的草坪上有成片的草枯黄歪倒,很不像样。他便问园丁:
“为什么这里的草长得不如别处的草呢?”园丁回答说:“你看这里的草长得不好,是因为你把这些草和别处的草相比较的缘故。看来,我们常常是看到别人美丽的草地,希望别人的草地就是自己的草地,却很少去整治自己的草地。”
这话使康惠尔恍然大悟,于是他开始到各地去演讲。7 年之后,他赚了800 万美元,终于建起了一所大学。
生活中这种情形很多。做一件事情或者面对任何困难,重要的、首先的应是在自己身上找动力、下工夫,把自身的优势、潜能发挥出来。“整治好自己的草地”,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近日读到郑板桥的一首《题画篱竹》诗,感悟顿醒。诗云:“一片绿荫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篱笆,求人不如求己。”想这世间千人万事,不都是“求人不如求己”吗?人生在世,万事不求人者,几乎没有(尽管有人自称“万事不求人”,也有著书名曰《万事不求人》的)。连皇帝老儿都有求人之时。但是,求人之难,古往今来,一以贯之。所以古人有云:上山擒虎易,出门求人难。有人说,人到无求品自高。可是,人到什么时候才能无求于人呢?
求人办事、借钱、借物,张口难,合口也难;即使是求学、求职、求救甚至求婚,也要谦虚以礼,一点放肆不得。至于求神保佑、求佛庇护、求天下雨,也要烧香磕头摆供品。因此,“求人不如求己”,从原本世理上来说,就是洞明练达的至理名言。
拿破仑一次外出打猎,忽然听到有人呼救,走近一看,原来是有人落水。
拿破仑举起猎枪,大声吓唬道:“你再不爬上来,我就打死你。”那人听了,忘记自己是在水中,用尽全力向岸上划去,经过多次挣扎后上了岸。他气愤地问拿破仑:“你为什么要杀我?”“我要不吓唬你,你就不会拼命向岸上爬,那样你就死定了,因为我也不会游泳。”拿破仑笑着说。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些困境带来的压力和恐惧,对于有几分勇气的人来说,他们把它当做是人生的一种考验,想方设法克服并且逾越它;而对于那些懦弱胆怯的人来说,却感到一种无法抗衡的威胁,他们想到的不是自己克服困难,而是期望借助别人的力量走出困境。因为害怕困难和危险而放弃行动,这只能说明生命的懦弱;而当困难和危险真正降临的时候,除了本能的求生欲望之外,还能清醒地感觉现实的境遇,在漫长的压抑和恐惧感的煎熬中,抓住生命的“稻草”,使全部的抗争可能性都得到充分的证明,这才是生命意义的真实写照。
每个人都是赤条条、一无所有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上帝并未给任何人以特殊的恩赐。但是,随着每个人的成长,在凡尘纷世中,逐步分出了贫富、善恶、忠奸、美丑、清浊、成败、兴亡……所有这些,哪一个与“己”无关?哪一个不都是“求己”与否的结果?我们看看那些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的历程吧,他们哪一个不是以严于“求己”开始而奋发图强,终成大器的呢?意大利大画家达· 芬奇,著名的油画《蒙娜丽莎》整整画了4 年,曾研究了人体结构,冒险解剖尸体,直到1519 年去世,《蒙娜丽莎》才得以面世……如果人人都把自己的命运维系在别人的手中,他的人生还有何意义呢?只有在那些进退维谷的境遇中以全部生命的力量与命运作抗争的人,才格外难能可贵,显现出一种真正强悍和超然的英雄本色。
想来凡人之所以为凡人,可能就是遇事喜欢求人。世人没有什么救世主,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遇到困难与其等待观望,不如勇敢地面对。如果人人都拥有凡事先求己的那份坚强和自信,也许人人都会成为自己的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