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慎思择言

班主任推荐的经典阅读:秋-丁香卷 作者:大卫


不论谁都要同别人讲话交谈, 但是你应慎思择言, 却不应有半点谎言。你必须享有说实话的信誉。这样, 当你不得不说谎话的时候, 也会得到人们的谅解。不管谈什么事情, 都应当说实话。但是切不可说那些好似谎言的实话。因为似谎言的实话, 甚至还不如似实话的谎言呢! 似实话的谎言, 人们还能信以为真。而似谎言的实话, 则不会有人听信。还有, 千万不要说那些不能被人接受的话, 即使是实话也是一样。

说话分为四种不同的情况: 一种是不会被人接受, 也不该谈论的; 一种是可以被人理解, 也可以谈论的; 一种是即使不被人理解也可谈论的; 一种是虽然可以被人理解, 但不宜说出的。

属于既不该谈论的, 也不会被人接受的范围的, 是那些有损于信仰的话。

那些可以谈论, 但他人未必理解的话, 是指圣书、先知的言论以及解释教律的学者们的著述。包括他们对经书中的词语的内在含义的理解、在枝节问题上的分歧及其产生的原因, 等等。因为谁欲谙熟经书中的内在含义, 就需要得到至尊的主的启示。

那些可以谈论, 又能被人接受的话, 是指符合信仰和实际情况, 说出后不论对此事还是彼事均相宜, 不论对于说者和听者都是有用的话。

那些虽然可被人理解, 但却不该说的话, 是指由于说出那样的话, 而引起贵人和朋友们对你的指责, 认为你所想所做不符常情、不合教律。你若硬要说29出, 贵人会因此而气恼, 朋友会因此而忧烦, 仆人会因此而骚乱。这就是那种虽可被人理解, 但也不该说出的话。

这四种情况中, 最好的是那种既可使人接受又可以谈论的话。而这种情况, 也都有双重性: 有好的一面, 也有坏的一面。同样一句话, 一般人也许认为很精彩, 可以理解和接受, 但对于那些地位高的和有才智的人, 则会不以为然。

那种慎思择言的人, 用阿拉伯语说则是: “把秘密压在舌下。冶因为同样一件事, 用某种方式表达, 可以使人感到高兴, 而用另一种方式说出, 则会使人沮丧气恼。

语言能产生正反两方面的效果, 所以一定要努力使自己的话达到最好的效果。要既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又能够以合适并易于人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假如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而不管恰当与否, 那就和八哥一样, 八哥就是只鸣其音而不知其意。只有知道该怎样说, 为什么要那样说的人, 才叫聪明的人。他们不论说什么都会动听, 为人接受。乱说一气, 其实是徒有人形, 与畜牲无异。

语言是苍天所赋予的, 应当予以珍重。该说的时候, 要大胆说出, 不要扭捏; 不该说的时候, 则缄默不语, 绝不卖弄学问。但是, 所说的必须真实可信, 不要废话连篇, 华而不实。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 不要瞎说。不要依靠自己所不熟悉的知识或技能去养家糊口。硬去干自己所不懂得的事情, 便达不到这个目的。

你应当尽量多地了解情况, 尽量少地发表议论, 切不要知道得不多, 却信口开河。人们常言: 缄默不语, 才能保险; 夸夸其谈, 最不明智。随口乱说是缺乏明智的表现, 即使这个人才高学深。与此相反, 如果一个人才学浅薄, 但却寡言少语, 人们也往往把他的沉默视为高明。

话该讲时就讲, 但不要胡言乱语。因为胡言乱语再进一步就是疯言疯语了。

不论同谁交谈, 都要注意是否有的放矢, 人家乐于接受? 假如他在洗耳静听, 那就说下去; 否则, 就要收住舌头。总之, 所说的必须受听, 不能使人产生反感; 而且,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对待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语言。做一个30像容忍自己一样容忍他人处: 暑第十三辑头脑清醒、不昏不聩的人, 待人处事就要像我上面所说的那样。

另外, 还要耐心地倾听他人的讲话, 不要急躁厌烦。因为只有善于学习别人, 自己才能善为说辞。正如把一个新生的婴儿放进地下室里, 虽然照样喂乳、抚育, 但母亲和保姆不同他说一句话, 也不引逗他, 由于他从未听人说过一句话, 待他长大后, 肯定是个哑巴, 也不懂人们说的是什么意思。所以说,听人说话的过程, 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凡是天生的聋子, 肯定也是个哑巴。而这也就是, 为什么所有哑巴又都是聋子的道理。

你应当聆听他人的话语, 牢记开明君主和才智之士的教诲。他们说: “智者和帝王的教导能够使人心明眼亮, 哲理正是治疗心灵的眼病的皓矾(治疗眼病的一种药物)。冶对这至理名言, 应当用心灵的耳朵聆听, 并笃信不疑。

中国人关于说话方面的格言很多, 什么言多必失、话不投机半句多、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等等。我们衡量一个人, 也不是看他说什么, 而是看他做什么, 事实胜于行动。作者也不同意沉默是金, 而是要惜言如金, 该说的当说, 不该说的坚决不说。这真是一篇伟大的文章, 用最平实的语言教会我们最深刻的道理。看了这篇文章, 你肯定知道, 怎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以及享受宁静的幸福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