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化石研究史

点石成金的手指 作者:张佳音


人类对化石的兴趣,可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但直到18世纪,人们沧海桑田的见证者化石— ——7才开始真正以科学的眼光来从事化石的研究。

我们祖先对化石生物属性的认识,比西方人要早好几百年。早在公元初年,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中就已有龙骨的记载,认为这是龙死后留下的遗骸。南北朝时的陶弘景(456—536)已经知道琥珀中的昆虫是由松树流出来的松脂粘住昆虫后埋入土中,经过长久的地质过程形成的。唐朝中期的书法家颜真卿(709—785)在《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碑文中指出:“南城县有麻姑山,顶有坛……东北有石崇观,高石中犹有螺蚌壳,或以为桑田所变。”这说明,他已领悟到地壳的沧海桑田变迁,并能利用化石来判断当时当地的环境。北宋杰出科学家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中进一步指出: “予奉使河北,遵太行而此,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之后,宋代朱熹(1130—1200)亦有“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的论述。

欧洲对化石的认识要晚得多。在中世纪,欧洲人相信世界和万物全是上帝创造的,因而对化石产生了可笑的看法:有些人以为这些化石是上帝创造动物、植物的模子;有的人以为这些化石是上帝抛弃掉的没有做好的东西;有的人甚至宣称,这些石头是上帝特地用来愚弄地质学家的,要使他们醒悟,揣度上帝的神秘是白费心机的。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兼工程师达·芬奇(1452—1519)才第一个对化石作出正确的解释。自此以后,人类陆续发掘出大量的化石,并从生物学角度进行了研究。到18世纪与19世纪交替之际,以化石为研究对象的古生物学已发展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