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头想想我的“温柔”

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 作者:张在军


李 梅

如今校园里年轻的女班主任越来越多,这样一个群体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班主任岗位上的主力军。也许是因为初出大学校园的稚嫩,也许是年轻女性特有的思维习惯,这个群体有着突出的性格特征———温柔。在班主任岗位上锻炼了三年,回头想想我的“温柔”,有些经验教训迫切地想说给一些刚刚开始做班主任的姐妹们。

我过多的“温柔”让师生关系亲近活泼有余,敬重严肃不足。初当班主任的我,因为年轻,毫不费力就可以和学生打成一片。我所带的第一个班级04级(4)班就出现了学生和我关系太过亲近的问题。从8月中旬高一新生军训到9月10日教师节,短短20多天,学生们对我的喜爱就已经溢于言表。教师节那天他们约我出去玩,到了那里我才知道他们订了酒店,买了蛋糕、鲜花和气球,还摆了酒菜。我虽然想到了不能让孩子们破费,可是由于我的“温柔”,不想让孩子们扫兴,我把班主任应掌控局势的权力让了出去。最后好说歹说,他们还是每人喝了一杯啤酒。各项活动进行完毕,回到家我给每个学生的家里打了电话确认他们安全到家,才舒了一口气。这时学生们却更加认定我就是一个“可爱的姐姐”。在以后的学校生活中,每当我对他们提出纪律方面的要求时,他们执行起来总是大打折扣。

我过多的“温柔”不仅不利于班级的严格管理,还让学生开始怀疑我的能力。期中考试后我想调整学生座次,立刻就有很多学生跑来找我。这个说想要挨着谁,那个说绝对不要挨着谁……我不知道费了多少口舌,跟多少个学生“温柔”谈话,可终归是众口难调,还是有学生对新的座次不满意。于是班里立刻有了这样的说法:“李老师的能力就是不行,调个位都调不好,看谁还听她的?”学生对班主任能力的怀疑,毫无疑问会影响此后我管理班级的效果。

这种原本是想充分照顾学生情绪和感受的“温柔”,却使自己陷入被动,我很受打击。几次类似事件之后,不被学生理解的痛苦不断袭来,班级管理的漏洞也越来越多,挫败感接踵而至,这该死的“温柔”把我带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发现学生开始对自己不满,于是我更加想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苦心,认为自己把心掏给学生,学生也一定会将心比心。然而,我忘了,学生毕竟是不成熟的个体,他们会因为自己某一点要求得不到满足而情绪化地处事。当时,他们充满孩子气的评价完全左右了我的判断,使我在这个恶性循环里陷入最后一个环节———红脸变白脸:我开始板起脸进教室,开始严肃地在早自习训话,开始把与学生的促膝长谈变成严厉的批评……然而这种变化让习惯了把我当姐姐的学生们更加不能接受,后果可想而知。

究其原因,无非是年轻的我缺乏与学生保持适当距离的相处技巧,缺乏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在事态恶化时无心也无暇去寻找适当的方法,这样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撞墙不是早晚的事吗?

第一年失败的班主任经历即使现在想起来也仍有些后怕。幸好,那一班的孩子交由经验更加丰富的老师去管理了,而我争取到了重新开始的机会。

现在,我第二次带的班已去实习了。回头想想我第二次顺利带班的经历,并不是“温柔”不存在了,而是被我改进了。

现在我认识到,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是班级建设初期的最重要任务。重新带班的我从军训时就严格要求学生。我仍会“温柔”地给训练中的孩子们每个人的水壶注满水,让他们不要因为排队打水浪费短暂的休息时间;但是我更会盯紧每个训练不认真的学生,给予他们跑圈或俯卧撑等不同内容的惩罚。开学后,我不断从出勤、作业、课堂纪律等各个方面强调纪律要求和相应的量化管理,还主动找各个科任老师了解学生的课堂情况,对表现不好的学生毫不留情地批评,以警示其他学生。当然,我也没忘了把自己年轻的资本再利用一下,我用QQ和手机短信跟挨过批评的学生沟通、交流,让他们在承受“打击”之后感受到我的“温柔”。渐渐地,班级事务进入正轨。我领悟到,强化班级制度管理,又不忘给学生心灵关怀;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又关注每个人对纪律的不同反应。这对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实习和高考之后,学生在教师节回学校来看我,他们说:“老师,一开始你那么严,我们简直有点怕你,后来才发现你挺好的,关心我们,严格也是为我们好,所以我们才听你的。”学生的这句评价终于让我走出四年前的阴影。

年轻女班主任的“温柔”可能是心理上的一种情感定势,这种温柔体现在班级管理中,因为相处对象的特殊性,有时会显得笨拙和被动。但我们的“温柔”,其实也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一种表现,也是我们愿意认真对待工作的表现,只不过往往是“当局者迷”。我常常想,如果可以跳出来看看自己和自己的班级,也许我们会理智很多,所以很希望学校的领导和班主任培训专家能及时把掉进“温柔陷阱”的我们引领出来。或者是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或者是一种新方法的培训,或者是在科任老师搭配上的互补考虑,或者仅仅是我们遭受挫败时的一句鼓励……

我们常常说,在学生教育中要考虑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作为一个经历了失败打击又迎头再战的年轻班主任,我建议大家不妨也关注一下自己的心理特征,这里的“温柔”也许只是我们大部分年轻女教师们所共有的许多问题中的一个。关注自己的心理特征,那些和自己的职业相适应的要发扬,不适应的要调整,因为只有充分考虑工作要求,并准确把握自己的性格特征,才能找准适合自己的方法,才会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成功,做得快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