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墨翟(2)

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智慧 作者:张在军


教育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墨子反对儒家主张的“君子若钟,击之则鸣,弗击不鸣”以及“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的被动答问的教学态度。他特别重视“强说人”的积极教育态度,提出“强说强为”的主动教学方法,教师要强力教人,学者也要强力为学。

首先是“不叩必鸣”,墨翟主张教师要采取主动积极的态度,不仅有问必答,并须“不叩必鸣”。因为“不强说人,人莫之知也”,即使学生不来求教,教师也应主动上门去教,不必“待问而发”。就一般的“上说下教”而论,他的“遍从人而说之”,与儒家的“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恰成对比。墨子强调教育者的主动精神与主导作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却相对忽视了学习者必须具备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其次,墨翟重视逻辑思维,辨析名理,不仅运用于论辩,而且运用于教学。墨翟长于说教,除说诗书外,多取材于日常社会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经验,或直称其事,或引作比喻,具体生动,较能启发本门弟子的思想,亦较易为其他人所接受。例如他以分工筑墙为喻,教弟子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

再次是强调实践。墨家多是要求从实践中求知的,无论是道德教育还是知识技能的教育,“强为”的特征都很明显。墨家重实践是因为:首先,“言必信,行必果”,才能造就“爱利天下”的兼士。其次,在严酷的社会环境下,“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人们不能怠惰。再次,“志不强者智不达”,没有在艰苦实践中磨炼出来的顽强意志,也就谈不上人的智慧。

最后是因材与量力。“因材”是说教学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发挥学生特长而不千篇一律,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使能力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做到可能“成学”者成学,可能“成射”者成射。“量力”具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就学生的精力而言,凡事要量力而行,切勿贪多,有二三弟子再向墨翟请求学射,他认为国士战且扶人,犹不可及,告诫弟子不可同时“成学”又“成射”。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要“专心致志”。二是就学生的知识水平而言,教师应当量力而教。对学习程度深的要教得深一些,对程度浅的要教得浅一些,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增加或删减教学内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