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朱之瑜(2)

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智慧 作者:张在军


朱之瑜对实际技能也很重视。他本人做过农民,经过商,生当乱世,辗转多途,所以对士、农、工、商各业,耕作、酒食、盐酱等事,无不胜任愉快。他还向日本弟子介绍祭祀仪式、服装演变、园圃农事、建筑工程、医术、兵学等常识,乃至屠宰之法。至于文化学习方面的技能,如学问之言、简牍之式、科试之制、用字之法等,他更是热心教人。

三、视中外为一体,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乐

他侨居日本20多年,接受的弟子不断增加,并曾公开讲学。他向日本弟子表示,“不佞于中夏四国,本来一体为亲,凡遇英才,乐于奖进。”门弟子今井弘济和安积觉所撰《舜水先生行实》,记载了日本的硕儒和学生,时常登门求教,以及朱之瑜相与“讨论讲习,善诱以道”的情景。在讲学中他一方面肯定日本“才贤秀出”,可以为孔、颜,为尧舜;另一方面,他指出日本崇信佛教,圣(儒)教未兴,存在问题。依他看来,日本建国的大本在于敬教劝学,施政方面当务之急在于兴贤育才。他所提倡的忠君爱国思想,对于日本后来“尊王一统”的事业有一定的影响。朱之瑜“自幼食贫”,多能“鄙事”。他传艺传道,诲人不倦,又以“开物成务,经邦弘化”勉励日本弟子,表达了他的育才观点。

教育方法

1关于教人之道,他认为 “有一定不易者,有因人而施者”。 “学问之道,贵在实行”; “立志当如山,求师当如海”,这是一定不易者。因弟子“资性”之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予以不同的启示,这是因人而施者。

2朱之瑜认为,学习的主要方法是读书。他重躬行实践,却不废读书,因为书能益人神智。他说:“读书之道,理乎心性,通乎神明。不独无士、庶士日于此孜孜焉,而天子、公侯、卿大夫,有治国平天下之责者,于此为犹然矣。”读书可以使人获取智慧,最益人神智的 “莫过于读书”。不过在朱之瑜眼里、思想中、看到想到的实际上是士以上各级统治阶层的学习,对劳动者的学习和读书并未予以认真的考虑。

3朱之瑜认为,要想读好书,首先要立志,“为学非难,立志为难”。志不可杂,不可泛,否则志泛而心浮,欲速则不达,学若太杂,则“到老而不能精一艺”。

4读书要有创新精神,“非不要书也,但当以理推断,不可刻舟求剑耳”。质疑是创新的前提,读书时“不需勿节字比,但要明其大意,质其疑难”。作文时要“一字不落俗套,一字不抄袭他人唾余”。不过,朱之瑜所主张的创新精神是很有限的,主要表现在作文形式方面。至于文章内容“道”是不能别有所创的,朱之瑜说: “圣人未生,道在天地,圣人既生,道在圣人;圣人已牲,道在 《六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