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3721:借力未遂(9)

十亿美金的教训 作者:林军


双方除了在卖点上找差异外,最大的较量体现在渠道上。CNNIC采用多级代理体系,3721则是渠道加盟,通过小区独家代理走扁平化路线。当时3721在广东的第一个代理商是广州互易,这家代理商越做越大,野心也迅速膨胀,它不甘心只做广东的代理,向3721提出要做华南区的代理。这有违3721扁平式代理的原则,双方因此闹崩了。这家代理商随后找到CNNIC,帮CNNIC卖网址。广州互易销售能力强,圈子也广,但是很快也与CNNIC原有的销售体系发生冲突,加大了CNNIC渠道体系的内耗。

CNNIC过于依赖万网、新网和中国频道这样的传统厂商,这一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在周鸿祎看来,这些代理商就是“坐商”,而不是“行商”,也就是说他们不会直接下到一线,去各大城市或者小地方,自然也到不了企业身边,他们更多的是等着企业客户看到他们的广告,并且主动打电话来买。相反,3721的渠道在全国发展起来后,周鸿祎想做到蚂蚁雄兵,所以通常在当地雇用几十甚至上百人,挨家挨户逐个拜访客户,培育市场。在这个过程中,3721还帮助中小企业学会如何利用网络。无形当中,3721的渠道推广过程起到了教育市场的作用。

不到一年时间,RealNames就出事了。在实际销售过程中,代理商与客户经常会提出很多需求,比如通用名该不该卖。例如,做伞的公司就想买做伞这个名字,出多少钱都愿意买,但是其他公司也做伞,一旦卖出这个通用名字,其余做伞的公司就找不到了。因为CNNIC听不到一线用户的需求,合作方RealNames当时的做法是,无论什么名字,谁出钱就卖给谁,通用名也被卖掉。这一做法让微软十分恼火,微软认为这破坏了它的搜索体验。加之与3721的竞争,当时RealNames与CNNIC的合作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收入,并且它每年还要付给微软15%的收入。没多久,微软跟RealNames的合作就终止了,后者一夜之间清盘,立马宣告破产倒闭。

周鸿祎乘机跑到美国,一方面托人想跟微软谈合作,一方面又在找美国的VC。当时他谁也不认识,只是通过西岸奥美黄勇的介绍结识了曾经担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的李开复,所以到美国西雅图之后,李开复帮周鸿祎介绍了一个人,跟美国VC以及当地的公司谈。周鸿祎还通过不算太熟的罗川牵线,找到微软公司,希望对方将这块业务交给3721来做。最后谈下来的结果是每年3721给微软公司几百万人民币,同时保证提供好的搜索服务。当时周鸿祎就向微软证明,3721的搜索虽然比不上百度,但至少比CNNIC强。这样一来,有电信的合作,再加上微软搜索的跳板也将域名指向3721,就等于给3721的网络实名上了双保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