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次融资成功使欧通国又一次死里逃生。进入2006年之后,欧通国的运气开始好了起来。
这缘于ITAT在2005年年底的资本运作,让深圳本地的投资机构开始关注起ITAT,其中最积极的是时任IDG深圳首席代表的刘中青。刘中青曾向IDG力荐ITAT,刘中青本人也以天使投资人身份进入ITAT。
刘中青,1987年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到深圳科技园总公司工作。曾在20世纪末投身深圳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美商网任市场部经理,后进入美商网的投资商IDG工作,任深圳首席代表。
刘中青是从一位与ITAT有业务往来的银行朋友处得知ITAT的具体情况的,他为此专门去ITAT的地王大厦分店做尽职调查。当看到位于地王大厦二楼的ITAT分店人头攒动、顾客川流不息的时候,他被打动了。刘中青还以顾客身份专门跑到一楼的其他非ITAT的相对冷清的一些店面去做调查,他惊异地发现地王一楼的各家小的店面都放着ITAT的购物袋,同时在做介绍时都极力表示自己与ITAT关联甚多。然后,他又专门跑到地王物业去了解情况,物业也给出了让刘中青很是兴奋的正面说法。之前ITAT找地王谈的是纯正的ITAT模式,即给予地王大厦一定比例的分成,但地王大厦物业不同意。没办法,ITAT只好给地王大厦的物业按附近的行规交了物业进场费,一签还是5年。不过,等ITAT一开张,地王大厦的物业就后悔了,由于ITAT生意火爆,怎么算地王的物业都少赚了很多钱。
刘中青自然也去找欧通国本人聊了聊。刘中青和欧通国年龄相仿,在外贸、工厂等领域也有很多相同的背景,因此聊得比较投机。刘中青趁机表示了IDG想投资ITAT的想法,欧通国当然不会反对,但在具体投多少钱、怎么对ITAT估值上,双方并没有深入探讨。
刘中青回去后把他的所见所闻写了个材料,在这个材料基础上还增加了他对中国服装市场的一些研究和分析。刘中青的观点是,中国的服装产业还处于品牌化不强、附加值偏低的状况中,即便是一般的牌子货,都能按照其成本价的5倍甚至20倍定价。更重要的是,这个市场在持续成长,空间很大。这个市场如果整合得好的话,机会很大。
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刘中青认为ITAT的资源整合运作模式,相当于把生产厂家的缝纫机直接搬到销售柜台,因而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了运营成本,将实惠让利给消费者。服装价格恰恰是性价比的“死穴”。按照常规,生产商在成本之上至少要加价30%,经销商在出厂价上至少要加价30%,零售商店会在进价之上加价30%,再加上库存等因素,就形成了服装零售价格至少比成本价高出3~5倍的“规则”。
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是,中国消费概念正在崛起,衣食住行这些消费概念一旦和现代化的企业运作思路结合,更是成为新的投资热点。行的携程,住的如家,食的真功夫,都是被追捧的明星公司。服装这个领域,会不会出现一个类似携程的大公司呢?理论上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