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ITAT:细节的错失(11)

十亿美金的教训 作者:林军


ITAT在追求知名度方面可谓煞费苦心,从不吝啬于在广告和赞助上耗费巨资。粗略统计,仅2007年一年,ITAT的广告花费就高达2亿多元。比如,其所赞助的“和谐社会,唱响深圳”、“和谐社会颂神州”等活动,耗资均在千万以上。

这些活动的确迅速地提升了ITAT的知名度,对于配合ITAT在全国范围的开店,帮助甚大。但因为没有后续配套的服务,闻风而来的用户很快就流失了,甚至来一次后就不再来了。

针对其顾客群,ITAT实行“会员制”,其零售标价和会员价通常相差甚远,这促使买衣服的人一般都会花30或50元办一张会员卡。此一举可三得:让普通顾客感觉享受了超越常规的服务;增加了顾客的黏性;最重要的是,办会员卡能帮ITAT预先获得一大笔资金。

但这笔巨大的财富直到ITAT彻底倒掉,也没人对此进行充分挖掘和利用。

在诸多本该进行精细管理的地方不予以重视,相反,为了更好地融资,ITAT不惜作假的赌徒行径,让ITAT的文化沦丧。据其内部员工称,在2008年2月、3月底、4月中旬,投行曾到ITAT门店中进行了三次消费者流量调查,以确认ITAT的上报业绩是否与事实相符。而ITAT对此做出的应对是:第一次,给每名员工发了一厚叠免费的购物券,要求其分发给家人、朋友,无偿在店中购买衣物;第二、三次则是直接分给每个员工一笔钱,让员工扮成顾客轮流进店购买商品,晚上下班结账时再将货物退回,如此往复。

正因为如此,在投行检查的几天里,ITAT店和平时判若两样,人流不息。为了让这个“虚假繁荣”更为真实,ITAT总部统一了员工应对检查人员的口径。比如,一个月销售额不到10万元的店面,员工被告知要夸大10多倍,告诉基金检查人员月销售额为100万元。

陷入商业模式的悖论

除了ITAT犯下的诸多经营管理错误,那么,ITAT的商业模式是不是有问题呢?

欧通国看到了国内服装制造业没有市场能力,但是问题在于他自己也恰恰缺乏这种能力。欧通国热衷于打广告,但广告投放并不等于市场能力。从欧通国喜欢做的诸多市场手法来看,其市场思维还相对原始和落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