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事业观:人要立志做大事,不应追求当大官

领导者36观 作者:傅治平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事业观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开学典礼的讲话中给学员指出了树立正确事业观的途径,那就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他认为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事业观上陷入误区。不坚持科学发展,即使一时搞得轰轰烈烈,最终也干不出党和人民需要的事业来。领导干部对待政绩,要坚持实践观点,把求真务实作为实现政绩的基本途径;要坚持群众观点,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坚持历史观点,把科学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标准,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习近平所“设计”的事业观,无疑是在提醒和告诫领导者“以什么样的信念追求事业,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事业,以什么样的目标开创事业,以什么样的标准干好事业”。只有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干明白,才能真正确立起一个领导者应有的事业观。

1.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追求事业

事业观是“风向标”,有什么样的事业观,决定着领导者创造出什么样的业绩。急功近利的事业观导致追求“形象工程”,求稳怕乱的事业观导致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领导者树立正确事业观,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事业观上陷入误区。有的领导者天天讲科学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偏离科学发展的轨道,做违背科学发展的事。领导者都要懂得,不坚持科学发展,即使一时搞得轰轰烈烈,最终也干不出党和人民需要的事业来。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开创事业,就要尊重客观规律,讲究工作方法,坚持改革创新,以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努力工作,力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就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满怀激情投入工作,把干事创业作为自己的天职,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2.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事业

对待政绩,要坚持实践观点,把求真务实作为实现政绩的基本途径。坚持求真务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

求真务实,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这四个方面也是我们干事业所必须具有的态度。

求真务实,要紧紧围绕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来进行,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成效。把求真务实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去,是衡量各级领导者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落空。抓好落实,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就充满生机;不抓落实,再好的蓝图也是空中楼阁。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尤其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具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求真务实的精神牢固地树立起来,以求真务实的行动抓好各项工作。

要做到在实践中求真务实,必须要有勇于负责的态度。对事业充满责任是一种高昂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姿态,是一个共产党人对党的事业奋斗的思想基础和必备素质,也是一个领导干部党性,品质,表率的外在表现,是事业观的综合体现,也是求真务实的具体体现。勇于负责的态度有三:一是要知责,领导者要明确对党和人民负有重要责任。从公民到党员干部,不只是身份的变化,更是责任加重,职务越高责任越大,地位越重要责任也就越大。二是尽责。领导者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尽其责,要以高昂的状态,创新的姿态,务实的作风,寝食不安、夜以继日的精神,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立足本职岗位,尽心尽责,扑下身子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三是敢于负责。抱着对党、对人民、对工作、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要把对上责任与对下负责一致起来,强化责任心,落实责任制,以强烈事业心、高度责任感,在岗位上求真务实,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良好政绩。

3.以人民利益需求为目标开创事业

领导者的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人民群众利益就是领导者的事业追求。开创共产党的事业,不仅考虑群众的当前利益,而且符合群众的长远利益。

领导者树立正确事业观,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是对人民群众要充满感情,对工作对事业要富于激情。激情是一种可贵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品质,往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潜能。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对人民充满感情:就是要带着感情去做工作,始终把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缺了这一点,工作肯定难做,事业必将受损失。对人民群众充满深厚的感情,不仅是我们党的事业的需要,也是党的先进性要求,也是进一步转变作风的需要。对事业充满责任:领导者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肩负着重要责任。领导者有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成败。

权为民赋,权为民用。共产党人践行自己的事业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时时刻刻都要清醒地认识到,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领导干部也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正确的事业观主张全身心投入事业,一切以事业为重。各级领导者对事业的全身心投入,就是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依靠人民群众。要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一心一意帮助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4.把科学发展作为主要标准来衡量事业

衡量领导者的事业观是否正确,评判的标准是多层面的,关键要看群众是否满意,要看是否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而能够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的事业,一定是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进行的事业。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如果在做事业时始终把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高度统一起来,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这样的事业一定能够经得起群众的检验。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们的事业做得好不好,要到人民群众中听他们的声音,以他们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为我们事业的尺度。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如果我们干事业时,能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事业的成功也就必然在实践中很好地体现。那么,也必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同样,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可持续,既体现了事业的现实效果,也昭示未来发展走向。也就是说,科学发展的事业,在当前有良好的效果,并能持续这种良好的效果,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保持良好的效果。这样的事业,当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领导者践行事业观,要坚持不懈地加强自身修养,始终如一地敬业奉献。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说过,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领导者不仅要有正确的事业观,还要时时看看有没有背离了自己的事业观。要加强学习,自觉地用正确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要严格自律,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防微杜渐,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要敬业奉献,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坚持为共产主义奋斗为人民服务的事业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