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留给我宝贵的精神财富”
——刘少奇长女刘爱琴回忆实录
在中共领导人的子女中,刘少奇的几个孩子受到的磨难恐怕是最多的,因为他们的父亲在“文革”中的遭遇最惨。
长女刘爱琴如今已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过着平静的晚年生活。她几乎不再接受媒体采访,深居简出,淡出了公众的视线。
刘爱琴一生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她的童年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11岁被找回接到延安后,才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父亲。12岁时,刘爱琴同哥哥刘允斌一起到苏联国际儿童院学习,经历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艰苦考验。在苏联,她与西班牙共产党领袖的外甥坠入爱河,却遭到父亲的坚决反对,生生与爱人分离。回国后,她按照父亲的意愿生活,在内蒙古工作了近二十年,经历了婚姻的波折和残酷的文化大革命,直到年过半百,这一生的痛苦和遗憾才有了补偿。
作为政治领袖的子女,享受普通人正常的生活,成了一种奢望。但是,刘爱琴并不怨恨父亲。她说,“父亲是一位悲剧式的伟人。我透过这悲剧,去寻找他的崇高与永恒!”
不堪回首的童年
1938年,是我来到人世间的第11个年头。可我这个小傻瓜还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我只知道自己是个家里养活不起的苦小囡,从未怀疑过自己的身世。
从我五六岁刚刚记事时,我们一家四口人——养父、养母、我和弟弟就在贫困中挣扎着。养父曾是当年武汉工人罢工的积极分子,早已失业,整天在外打零工、找活干,一天挣不了几个钱,家里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养母其实就是我的奶妈,她常常一只胳膊挎着篮子,里边装着袜板和针线,另一只手牵着弟弟和我,到处揽活,替人缝补浆洗,挣点钱糊口。
我们没有固定的住处,也没有什么铺盖行李,一家人今天住在这儿,明天住到那儿。城里的日子实在熬不下去了,养父母带我们离开了武汉,回到乡下老家。老家也穷,一个70多岁的奶奶守着一间破房子。养父给人家打短工,我们仍要靠挖野菜度日。我8岁那年,奶奶饿得骨瘦如柴,眼看就要不行了。养母哭着对我说:“孩子,明天妈送你到城里亲戚家去,他们家能吃饱。只是你以后不能再回来了,妈有空儿会去看你。”年幼的我哪里知道,被生活逼迫无奈的养母是送我去当童养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