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节:开国大典(2)

强国之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30个历史关键 作者:洪向华


9月27日,人民政协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4项决议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都定于北平,改名为北京;(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纪年,当年为1949年;(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正式制定以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五星红旗。会议经过充分的民主协商,于27日和29日先后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关于选举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规定》等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要文件。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准备情况

中共中央对开国大典的筹备工作十分重视,1949年7月1日以后,就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彭真、林伯渠、聂荣臻、李维汉任副主任。经过充分讨论研究,拟定开国大典由三大议程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人民群众游行。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从《共同纲领》、政府组成,到国名、国旗、国歌,经过了反复讨论,并按会议程序表决通过。

(一)关于国名的讨论

新政协筹备会组织条例中原本提出的是建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直到最后一天的讨论,清华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张奚若提出质疑。他说,他和几位老先生都觉得这名字太长,不如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好。有了“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焉有人民而不民主?何况,“民主”一词democracy来自希腊字,原义与“人民”相同。于是,经过层层讨论和表决,终于采纳了这个提议,确定新中国的国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能不能简称为“中华民国”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因为政协筹备会第三小组在起草《共同纲领》时,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华民国)”的表述方式。周恩来对此作过解释,说主要是考虑到“中华民国”已经叫了38年,一下子,怕有人不能接受。对于“中华民国”这一简称的使用,大家有不同看法。考虑到这个问题的敏感性,周恩来和林伯渠极为慎重,联名设午宴邀请30位辛亥革命时期的前辈征求意见。这些人都是追随过孙中山先生的老人。反复交换意见以后,大家终于取得了一致的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中华民国只能代表旧民主主义,二者不能混淆,因此不能用其作简称。这样,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所有大会文件中,统统去掉了“(简称中华民国)”几个字。

(二)国旗的选定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负责研究草拟国旗、国徽、国歌、纪年、首都等方案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六小组,小组由马叙伦任组长,叶剑英、沈雁冰任副组长。

1949年7月至8月,《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分别刊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公开征集国旗图案的通知。该消息一经发布,迅速向国内外传开。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第六小组就收到了应征国旗图案2992幅,其中从遥远的美洲寄来的国旗图案有23幅。

经过两次筛选后,共有38套国旗设计方案成功入围,其中,由曾联松设计,后来被确定为国旗的“红地五星旗”图案位列第32号。不过,在当时的设计原稿上,最大的一颗星里还带有镰刀、斧头的图案。当时,有人提出,该国旗图案和当时苏联的国旗太像了,作为主权国家,我们的国旗图案一定要有独立性。于是,该图案一开始并没有被选中。

当时的曾联松,既不是艺术家,也不是美术设计人员,而是一个做经济工作的普通人。他为设计国旗图案夜以继日,绞尽脑汁。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他仰望群星闪烁的太空,陷入了沉思。突然,他从人们常说的“盼星星,盼月亮”中得到启发:中国共产党难道不正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么!于是,他决定以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设想:以一颗大星导引在前,几颗小星环绕于后,像众星拱北斗,大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象征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紧紧地环绕在党的周围,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他还把五角星设计为黄色,这不仅与象征革命的红色相协调,而且也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