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柏林墙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1)

历史穿行:域外访史与社会主义寻踪 作者:李向前


1989年11月9日晚10时,听到柏林墙即将开放消息的东柏林民众,涌向位于伯恩霍尔莫大街(BORNHOLMER STRASSE)的边防检查站。鼎沸的人声形成巨大压力,迫使守卫检查站的边防警察,在没有接到正式命令之前,就移开了检查站的路障。

后来,1989年11月9日这一天的晚10时,被西方世界称为“历史性”的时刻。

从1961年8月13日开始构建,到1989年11月9日最终开放,柏林墙一共存在了28年零3个月。正如中国人爱说的一句话:廿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在这28年里,不仅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在柏林墙两侧触发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对抗事件,而且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也随着时间的递进发生着深刻变革。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这个世界显得更加潮流纵横:首先,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一点一滴地发生并很快席卷全球。它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无可争议地改变了世界的经济面貌,同时也冲击着人们旧有的认知方式;其次,从六十年代初起变得更为激烈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冷战对峙,一度使欧洲面临核对抗。西方政治家鼓吹的所谓东西方“缓和”,并没有真的发生,它反而刺激了一轮甚于一轮的军备竞赛。再次,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发生的激烈争论,让以往亲密无间的国家关系荡然无存。曾经从易北河直到远东的一大片“红色”,被一条条深刻的裂隙隔离开来。最后,经过许许多多复杂的政治经济转换,一部分社会主义者最终为挫折所激励、由落后而奋起,勇敢提出了对旧的社会主义模式实行改革的新命题。可以说,28年改变着人,改变着物,也改变着人和物赖以承载的社会。岁月前行中,柏林墙明显变老了,脆弱了。它简陋的钢筋水泥结构,很难再抗对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

但是,柏林墙毕竟存在了28年。没有人怀疑,风风雨雨中它镌刻下的,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走向和最终命运。

建墙的远因,要追溯到二战结束和盟军对德国的占领。1945年4月,苏联红军和美军会师易北河。这标志着纳粹德国终于被正义力量所打败。与此同时,苏军占领了柏林。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战败后,将由美、苏、英、法四国共同实行分区军事管制。“大柏林地区也将由四个国家分别占领”。1945年6月5日,四个战胜国发表《柏林宣言》,确定了对德国的占领及管理体制。至此,四国占领德国的格局被固定下来。但是,四大国对德国领土的占领,并不是均分的。其中,美国和苏联各占大约107,000平方公里,英国占97,000平方公里,法国为40,000平方公里。而在柏林,苏联和西方三大国合起来大约各占一半。由于苏占区包括了德国东部的五个州,这样,柏林实际上成为苏占区之内的一个城市,尽管它的地位仍然是由四个占领国军事当局共同控制。

在柏林墙建立以前,东西柏林之间是通行的。在民主德国方面,除国家公务人员以外,老幼妇孺可以在柏林城内自由过往(需要简单的办理凭证手续)。但因为由苏军控制的东西德分界线禁止一般人通行,因此,东部德国人要想不经合法途径到西部去,就大多先从东柏林跑到西柏林,然后再通过陆上或天空通道转到西部德国。

1947年1月,美英法宣布,三国在德国的占领区合并为一。这样,德国实际上就被分割为两个部分。一是苏联占领区,一是西方三国占领区。这之后,东西双方经过一系列政治、外交乃至军事的纵横捭阖,其中包括币值改革、柏林封锁等重大事件,直至1949年9月21日和10月7日,先后建立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以此为历史分界线,东西德国不再是领土的分割概念,而演变为两个德国之间乃至整个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政治对立和军事对抗。也正因为这样的政治军事背景,柏林墙才能被设想和建立起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