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柏林墙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2)

历史穿行:域外访史与社会主义寻踪 作者:李向前


我们的故事就从柏林墙建立的那天开始讲起。

1961年8月13日,星期日。凌晨时分,已经周密部署的民主德国特种部队和安全人员,迅速有效地在东西柏林和西柏林与民主德国之间,布起了一道铁丝网屏障。同时,穿越东西柏林的地铁线路也被截断,地铁车站被封锁。这是一个规模颇为浩大、组织必须严密的秘密行动。而它的代号却有些浪漫:玫瑰。

柏林墙一共长155公里。它先是用铁丝网围起,之后被钢筋水泥墙所代替。据说,开始用于建立隔离线的铁丝网,是从中国进口的。

柏林墙高3.6米,是用一块块钢筋水泥预制板拼接而成。这些预制板每块宽1.2米,下部带一个长2.1米长的横托,就象每块预制板底下都长了一只“脚”,使它稳稳地站立在地面上。每块水泥预制板厚0.15米,重2.6吨。在墙的顶端,顺方向嵌入一个挨一个的水泥圆管,目的是防止人的攀爬。事实上,柏林墙并不是一道简单的水泥墙,它是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在最外层也就是同西柏林面对的,是这道钢筋水泥墙。在墙后依次纵深布置有壕沟、巡逻线、照明区、观察塔(共302个)、防坦克路障、带警示灯的栅栏和隔离墙,总宽度应该有30-50米以上。墙建立起来以后,民主德国正式命名它为“反法西斯壁垒”(THE ANTI-FASCIST BARRIER)。

柏林墙在柏林市的东南方向蜿蜒穿过市区,然后延伸至它的北部,再回头依次包围西柏林的法占区、英占区和美占区。这样,西柏林就成了由一道防守严密的围墙包裹起来的西方飞地。柏林墙穿过市中心区的部分最为复杂,因为它要越过城中美丽的施普雷河,经过纵横交错的街道和建筑,在德国最具象征意义的勃兰登堡门前隔出分界。在有的地方,大楼临街的一面就是界边,楼下便道可能就是西柏林的领土。为此,整座大楼的住户和机构不得不被迁出,临街的窗户也被封死。西方因此有人称,柏林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一道墙把一个大都市和一个国家分离开的尝试”。

那么,民主德国为什么要用这样一种方式和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在一夜之间把东西柏林彻底隔开呢?作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世界最重大事件和冷战中最著名的标志之一,柏林墙的建造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动机呢?显然,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

毫无疑问,建墙的直接动机是阻止大量东部德国人逃往西方,而背后隐伏着的,则是东部德国和西部德国、或者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生死较量。

自二战结束起,东部苏联占领区的德国人,就开始流向西部。这其中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战争被带到东部;有的是为家人团聚;也有的则是“向往”英美资本主义的自由。但从两个德国建立、德国的民族统一变得越来越遥远渺茫时,东部德国人逃往西部的动机,大多出于经济的或曰所谓生活水平的差距。有研究者断言,在逃往西部的东德人里,有95%是出于生活水准的考虑,只有5%的人是所谓投奔民主和自由。据统计,从1949年到1961年柏林墙建立前,共有270万东部德国人逃往西部(一说350万)。这些去往西部的人,大多是青壮年和受过教育的。他们希望到西德过上好日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