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节 学任公 究佛理(4)

毛泽东与佛教 作者:王兴国


于其衷 ,也都反映了这种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的舍身救人的精神。他们企图用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和广大民众去为改革而献身。在这种思想影响下,青年毛泽东曾宣称: 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 [2] 又说: 济人之急、成人之美与夫履危蹈险舍身以拯人,亦并不在义务以上,盖吾欲如此,方足以安吾之心。 [3]

三曰 佛教之信仰乃入世而非厌世 。梁启超说: 佛固言天堂也,然所祈向者非有形之天堂,而无形之天堂,非他界之天堂,而本心之天堂。故其言曰: 不厌生死,不爱涅槃。 又曰: 地狱天堂,皆为净土。 梁氏还在《治国学的两条大路》一文中说: 像我们的禅宗,真可算得应用佛教,世界(间)的佛教,的确是印度以外才能发生,的确是表现中国人的特质,叫出世法与入世法并行不悖。他所讲的宇宙精微,的确还在儒家之上。 [4] 谭嗣同则指出: 西人之喜动,其坚忍不挠,以救世为心之耶教使然也。又岂惟耶教、孔教固然矣;佛教尤甚。 (《仁学》十九)章太炎也说: 佛法本来称出世法,但到底不能离世间法。 (《佛法应务即同老庄》)他们实质上是企图把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与佛教的救世思想统一起来。在这种思想影响

[1].《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第145 146 页。

[2].《毛泽东早期文稿》,第88 页。

[3].《毛泽东早期文稿》,第236 页。

[4].《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第146、428页。

下,青年毛泽东形成了一种重现实的现实主义。他说:

吾重在当时为善为恶之事实而已,以其事实论为善者善,为恶者恶。为善而历史流传其善名,为恶而历史流传其恶名,皆不应顾。 是故思留名于千载者妄也,欣羡他人之留名者亦妄也。[1]

四曰 佛教之信仰乃无量而非有限 。其理由就是佛教的灵魂不灭思想,主张 善不善报诸永劫 ,因此其 信仰者苟不扩其量于此数十寒暑以外,则其所信者终有听挠。 [2] 谭嗣同也主张灵魂不灭,并说: 学者当知身为不死之物,然后好生恶死之惑可祛也。 (《仁学》十三)他们鼓吹这种灵魂不灭的思想,实际上是企图充分发挥主观精神力量以弥补物质力量的不足。青年毛泽东受过这种灵魂不灭思想影响,并明确主张过 精神不灭 。这些我们以后还要专门论述。

五曰 佛教之信仰乃平等而非差别 。梁启超说: 他教者,率众生以受治于一尊之下者也,惟佛不然。故曰: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又曰: 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皆如昨梦。 其立教之目的,则在使人人皆与佛平等而已。 [3] 谭嗣同则用华严宗 一多相容 思想宣传他的 破对待 观点,认为 无对待 而后平等出。显然,他们是企图用佛教的慈悲救世、众生平等、证智自由等说教宣传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在往后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青年毛泽东也是受了这些思想影响的。

六曰 佛教之信仰乃自力而非他力 。梁启超说,佛教大乘不讲他力,只讲因果。 既造恶因,而欲今后之无恶果焉,不可得避也;既造善因,而惧后此之无善果焉,亦不必忧也。 故学道者(一)当急造切实之善因以救吾本身之堕落;(二)当急造宏大之善因以救吾所居之器世间之堕落。 梁氏认为懂得了这个道理还可用于治国。 一国所以腐败衰弱,其由也非一朝一夕,前此之人莳其恶地,而我辈今日刈其恶果。然我辈今日非可诿咎于前人以自解免也。我辈今日而亟造善因焉,则其善果或一二年后而收之,或十余年后而收之,或数百年后而收之,造善因者递续不断,而吾国遂可以进

[1].《毛泽东早期文稿》,第188 189 页。

[2].《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第147 页。

[3].《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第148 页。

化而无穷。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