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良此举,完全背叛了陈寅恪,并对其反戈一击。曲学阿世,师生断谊。1963年,陈寅恪编订《丛稿》时,将《魏书司马睿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文前记录陈周师弟之情的序删掉,以示往日师生情谊不再。这种举动,可以和古代先生对弟子的"破门"视之。
一个学者很难把自己分裂为新旧两截,也无法把"旧我"从过去的土壤中连根拔起。但周一良好像是个例外。他的转变之快、思想跟拍,令后人感到难以理解。
孩子不能上大学,周一良宽慰地认为不上大学才对。他拒绝与汉学家牟复礼联名寄卡片,因为牟复礼曾是哈佛陆军特别训练班学员;他写批判文章污蔑费正清是美国"特务"。周一良全然放弃古代史,烧掉博士证书。妻子邓懿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在信中说,不习惯露天厕所,他吟诗"凉风飕屁股,冷气入膀胱"给干校劳动的妻子。这一切举动,周一良像被人灌了迷魂汤,不符合一个学者安身立命的思想和情感逻辑,可是,在政治运动频仍的年代,这样做又是合乎时代潮流的。
一个志在做学问的纯粹学人,在时代的大潮中,逐渐迷失了自己。"而且把早年最可贵的精神气质都丢失了,这是很令人痛心的。""周先生的遗憾不仅是他个人的,而且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谢泳语)
幡然悔悟 真诚向陈先生请罪
"文革"爆发,一向要求进步的周一良也贴大字报,但被红卫兵粗暴制止,斥责:"你不配贴大字报。"1967年,周一良被抄家批斗,被戴上"反共老手"等帽子。即使在乘"喷气式飞机"时,红卫兵小将荒谬的批判让周一良感到啼笑皆非,但他绝不会怀疑,把"文革"看作是改造社会,"对所受非人待遇甘之如饴"。(儿子周启博语)
1974年1月,江青在首都体育馆召开"批林批孔大会",周一良被指定在会上讲些历史典故,名为批判林彪和孔子,他哪里知道江青的矛头直指周恩来?他还天真地以为自己的学识总算派上了用场。不久,成立了"清华北大两校大批判组",用笔名"梁效"在中央各报发表文章,周一良是"梁效"的成员之一,他学识渊博,凡有学术或历史上的问题,他都能查明出处,圆满解答。
参加"梁效"写作组时,周一良以为是组织对自己改造成果的肯定,每每奋笔熬至深夜,欣喜于古文知识能"服务于革命路线。"1976年,粉碎"四人帮",大批知识分子重见天日。然而,一夜之间,"梁效"写作组成员成了江青集团御用写作班子,参加"梁效"写作班子的冯友兰、魏建功、林庚、周一良等都必须接受政治审查,再次失去人身自由。接受审查时,周一良还懵懂地说:"从未意识到批儒是指周总理,也从未听到任何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