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运动中师生频繁通信
新中国成立之后,汪曾祺供职于"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的《民间文学》杂志。师生都投身于火热的20世纪50年代。沈从文在给亲友的信函中,多次提到为国家忘我工作。但他的努力,似乎总赶不上时代的节拍。他慨叹,连他的长子沈龙朱一天到晚总开会,而他一辈子也没有开那么多的会。
1957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开门整风,报纸上出现了"大鸣大放"对党的意见的浪潮。这时有人拿了上海《文汇报》的介绍信来采访沈从文,要他就解放后放弃文学工作发表意见,由《文汇报》代鸣不平。沈从文拒绝了来访者的"好意",说:"我解放后改行,是自己决定的,有什么不平?"是年,"反右"运动开始,丁玲被错打成"右派"。沈从文在这场运动中没有发言和表态,作了思想检查--《"反右运动"后的思想检查》,他顺利过关了。
沈从文在家书中多次写到1957年的"反右"运动,可见他非常关注,并关心熟悉的朋友在这次政治运动中的命运和变化。8月3日,沈从文致信沈云麓:"反右斗争日益深刻,许许多多人都已卷入其中,惟绝大部分是和民盟、农工民主党、九三等有关……知名人士相当多。"次日,沈从文离京赴青岛休养近一个月。此时,反右斗争正进入高潮。在青岛,沈从文下笔如有神,头脑又恢复到写《月下小景》的时代,做到了自己充分支配自己--写了一篇批评知识分子打扑克的短篇小说,张兆和建议他多练笔而不发表。8月20日,沈从文致信张兆和,信中谈到对"反右"斗争的一些看法:"其中最不可解的是冯雪峰,多少年来,都稳稳当当地为党工作,现在责任也十分重要,不意也和丁玲等纠在一块,自搞一套,不明白竟发展到如此情形。"张兆和在此前给沈从文的信中,她提到在北京参加批判萧乾"右派"言论的大会。
8月25日晚,沈从文到山东大学,赴萧涤非宴邀。后,又与萧涤非前去看望老友赵太侔。就在这天,沈从文致信张兆和,对巴金、孙大雨、朱光潜等熟人在运动中的情况表示关切。
1958年,"反右"斗争结束后,周扬在一次招待文艺界人士的宴会上提出,打算请老舍多管一下全国文联的工作,由沈从文接替老舍担任北京市文联主席职务,沈从文听后,连忙说:"这不行,我还是做我的文物研究工作,我是个上不得台面的人",拒绝了这一提议。
1958年夏秋之际,在文联系统整风复查中,汪曾祺被划为一般右派,撤消职务,连降三级,10月下放到河北省张家口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改造。汪曾祺成为"右派",是单位为了完成"右派"指标任务补划的。很多"右派",是因言获罪,汪曾祺当时有什么"反动"言论呢?汪曾祺说,"我写过一篇很短的黑板报的稿子,对人事工作提出一点意见",《汪曾祺年表》则具体说是"提出人事安排能否征求党外人士的意见"。既然成了"右派",就少不了被人批判。有人批判他的一首诗《早春》,其中有一句"远树绿色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