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沈从文与汪曾祺:文坛的双子星座(4)

浪淘尽:百年中国的名师高徒 作者:刘宜庆


对于自己划为"右派",汪曾祺很豁达,看得开:"从某种角度看当然是很倒霉了,不过,我真正接触了中国的土地、农民,知道农村是怎么一回事。""随遇而安"是汪曾祺的人生经验,也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人生历练。他感慨地说: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善良的。曾被打成右派的那一代人,除了已经死掉的,大多数还在努力地工作。……他们对世事看淡了,看透了,对现实多多少少是疏离的。受过伤的心总是有疤痕的。人的心,很脆弱。为政临民者,可不慎乎?

1960年10月,汪曾祺被摘掉了"右派"分子帽子,宣布结束劳动改造,因原单位不接收,摘帽以后的汪曾祺留在张家口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主要工作是画了两部图谱,一个是《中国马铃薯图谱》,一个是《中国口蘑图谱》。

汪曾祺"右派"帽子摘掉后,当时身患高血压病住在阜外医院治疗的沈从文从来信中得悉此情后,不禁欣喜万分,立即给汪曾祺复信。因等不及家人为他找来信笺,他就从练习本上撕下几张纸急匆匆地写起来。他全然不听夫人的劝阻,不怕因激动而使血压升高,洋洋洒洒,一气呵成长达12页、近6000字的回信。

在信中,沈从文对于汪曾祺下放劳动后的收获,感到由衷的高兴;而对于其在信中流露出的因一时回不了北京所产生的苦闷,则给予了语重心长的抚慰与鼓励:"得到你的信,应当想象得出我高兴的心情。能保持健康,担背得起百多斤洋山芋,消息好得很!时代大,个人渺小如浮沤,应当好好的活,适应习惯各种不同的生活,才像是个现代人!一个人生命的成熟,是要靠不同风晴雨雪照顾的……你应当始终保持用笔的愿望和信心!好好把有用生命,使用到能够延续生命扩大生命有效工作方面去……你应当在任何情形下永远不失去工作信心。你懂得如何用笔写人写事。你不仅是有这种才能,而且有这种理解。在许多问题上,理解有时其实还比才能重要!"

师生之间,飞雁传书,交流内心真实的想法。1961年,沈从文复汪曾祺信中,谈到自己未能忘情文学创作,然而又顾虑重重:

近来看了些文学书,血压也下降了些,不免静极思动,心想还可能写个十来本什么玩意的。真近于古人所说:"跛者不忘履",还简直不忘飞奔!并不是想和年青人争记录,那是不必要的。也无意和"语言艺术大师"老舍争地位(那是无可望的天才工作),只是幻想如果还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假定说,此后还可活过几年,照我的老办法,呆头呆脑来用契科夫作个假对象,竞赛下去,也许还会写个十来本的……可是万一有个什么人,在刊物上寻章摘句,以为这是什么"修正主义",如此或如彼的一说,我还是招架不住,也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一切努力,等于白费。想到这一点,重新动笔的勇气,不免就消失一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