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汪东回国时,章太炎也是建议他拜师孙仲容,待汪东回国后,孙仲容刚刚去世。汪东也像黄侃一样"始投章君,请著籍为弟子"。由此可见,章太炎并不好为人师。
北大教授黄侃
1914年秋,黄侃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聘,至北京大学国文系讲授《文学概论》《词章学》及《中国文学史》等课。
1914年2月,章太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遭到软禁,先囚于北京本司胡同,继而,又被移到龙泉寺,并派巡警守门,后又被软禁于东城钱粮胡同某宅(北京四大凶宅之一)。在钱粮胡同的居所,章太炎可读书写作,亲友和弟子也可前来探望,但就是不给他出门的自由。
黄侃此时正接受北大之聘来京担任教授之职,辗转打听到章氏下落,前往探视。见章寂寞一人,主动要求留下来伴宿,侍奉老师,同时请他讲文学史。此时一般人避之惟恐不及,黄却主动前来做伴问学,患难见真情,章深为感动。
一连数月,黄早出晚归,白天外出教书,晚上师生秉烛谈学,直至深夜。但一天深夜,警察却强行把黄侃驱逐了出去,且不准其他客人来访。章氏见黄被逼走,见客自由又被剥夺,愤而绝食,后在马叙伦巧妙劝说下才放弃绝食。
有文献资料说,黄侃是冒着生命危险去看望章太炎,不确。马叙伦回忆当时情况说:
(章太炎)及居钱粮胡同,一切皆由京师警察总监吴炳湘遣人为之经理,司门以至司庖,皆警厅之侦吏,太炎惧为所毒,食必为银碗银箸银匕;盖据《洗冤录》谓银可以验毒也。其宾客往来者皆必得警厅之许然后得见,其弟子中唯朱逖先可出入无阻,余初往亦不得入,其后乃自如。盖侦吏知余与太炎所言不及时事也。{1}
从马叙伦的回忆中可知,朱希祖也曾多次看望章太炎,"可出入无阻"。黄侃看望章太炎,不至于有生命之虞。章太炎被软禁期间,黄侃为营救老师做过努力,集同门诸人致信教育总长汤化龙,希望他出面斡旋。黄侃的努力未果,禁止章太炎出京、禁止发表文章的情况没有改变。他与章太炎诗歌唱和,以慰师怀。黄侃此时所作《有感》有"幽都咫尺师门远,赋罢招魂望未穷"之句,表达愤懑之情。总之,黄侃对章太炎可谓肝胆相照,师门风义,令人赞叹。
黄侃对章太炎执弟子礼甚恭,但对其他人,性情乖戾,一言不合即恶语相向。比如他和象山陈汉章同为北大教授,也互相敬佩对方的学问。一次在一起聊天,谈起学问,竟因观点不同而相骂,黄侃继而"欲以刀杖相决",事后,却又像无事一样,而"善遇焉"。他看不惯北大聘吴梅来教戏曲,认为简直是丢北大的脸。当然,他最看不惯胡适提倡白话。罗家伦的《蔡元培时代的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一文提到黄侃课堂骂人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