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侃拜师章太炎
黄侃因其父与张之洞有旧交,去见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张见后,认为黄侃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乃资助其官费留学日本。1905年,黄侃至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在早稻田大学,他遇到在武昌文普通学堂时的同学宋教仁。当年8月,同盟会于东京成立,黄侃列名会籍。
1906年5月章太炎到东京,入同盟会,任《民报》总编辑。时中国留学生聚居东京逾万人,竟趋章太炎门下请业。黄侃也随众往谒。刚到门前,见壁间大书四语,曰:"我若仲尼出东鲁,大禹长西羌,独步天下,谁与为偶。"这本是引用东汉戴良的话,黄侃见后,觉得章太炎太狂妄,殊难接近。去了一次,就不想再去了。这一次黄侃见章太炎,并没有"但愿一识韩荆州"之想,想来两人都是孤傲之人,后来有人形容这一对师生为"一对疯子"。
黄侃经常看《民报》,对章太炎的文章极为钦佩。章太炎的文辞渊雅,立论以经史为根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为革命派的喉舌。因为刊有章太炎的文章,报纸在留学生中很受欢迎。如许寿裳所说:"惟先生持论平允,读者益为叹服,从此,他而又注意于道德节义,和同志们互相切励;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如《革命道德论》、《箴新党论》二篇,即系本此意而作。"《民报》在章太炎的主持下,发行量增至一万六千份。
通过对《民报》的不断阅读,黄侃对章太炎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也渐渐消除了误解,从此,他也不断为《民报》撰稿。千里马总会遇到伯乐的赏识。一天,章太炎看到黄侃写的一篇文章,大加赞赏,立即写信约见,许为天下奇才。章太炎与黄侃结识,或许也有宋教仁的引荐。
在野史记或者小说家言中,章太炎与黄侃的相识就颇有传奇色彩了:
黄侃20岁时留学日本,恰与章太炎同住一寓,他住楼上,章太炎住楼下。一天夜晚,黄侃内急,来不及去厕所,便忙不迭地从楼窗口往外撒尿。这时楼下的章太炎夜读正酣,蓦地一股腥臊的尿水像瀑布般往下飞溅,禁不住怒骂起来。黄侃不但不认错,还不甘示弱,也报之以骂。他是贵公子出身,年轻性躁,盛气凌人。章太炎生性好骂人,两人本都有疯子之称,真是章疯子遇到黄疯子,一场好骂。然而"不骂不相识",通名报姓之后,黄侃才知道眼前的人是国学大师章太炎,于是折节称弟子。
事实上,刚开始,两人相见,并没有拜师之礼。1907年秋,章太炎听说黄侃将归国省亲,对他说:"务学莫如务求师。回顾国内,能为君师者少,君乡人杨惺吾(守敬)治舆地非不精,察君意似不欲务此。瑞安孙仲容(诒让)先生尚在,君归可往见之。"黄侃未立即答应。章太炎说道:"君如不即归,必欲得师,如仆亦可。"黄侃遽然起,即日执贽往,叩头称弟子。随即偕苏曼殊搬入小川町章太炎住所,日相追随,在学习音韵、说文的同时,积极为《民报》撰稿。章太炎亦感黄侃聪敏颖悟异于他人,尝叹曰:"常言学问进展,如日行千里,今汝是一日万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