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章太炎与黄侃:大国手门下出大国手(13)

浪淘尽:百年中国的名师高徒 作者:刘宜庆


蔡元培认为:暗杀需要自制方便、秘密、快速而且容易伪装隐蔽的武器,基于这一想法,他决心自制化学毒药。要自制化学毒药就需要有懂化学的人,他马上将爱国女校的化学教员俞子夷吸收入团。俞子夷说:"我配制氰酸,一试即成。"蔡元培叫工友弄来一只猫,强令服了几滴,猫即中毒而死。后来蔡元培又认为液体毒药使用还不太方便,易被人发觉,如能改成固体粉末更好,于是急去书店买了一批药物学、生药学和法医学书籍,亲自领导研究。不久,蔡元培觉得还是用炸药更好一些,随即转向研究炸药。

为了早日研制出威力大、体积小的炸药,蔡元培带领研制小组攻关,终于自制出了一种理想的炸药。另外,蔡元培认为女子去实行暗杀比男子更隐蔽些,因而他在爱国女校特别注重化学课的讲授,以便培养暗杀种子。蔡元培等人还制造炸弹,跑遍上海的五金店,也没有找到可以代为制造精良的弹壳者。光复会的另一位组织者陶成章翻译催眠术,蔡元培对此非常感兴趣,"据说此术亦可用作暗杀工具"。

另据陈独秀的回忆,他也参加了上海暗杀团,在上海学习暗杀手段一个多月,几乎天天与蔡元培在实验室里学习制造炸药,俩人常常聚谈,相处亲密、融洽。陈独秀在《蔡孑民先生逝世后感言》中回忆说:"我初次和蔡先生共事,是在清朝光绪末年,那时杨笃生、何海樵、章行严等,在上海发起一个学习炸药以图暗杀的组织,行严写信招我,我由安徽一到上海便加入了这个组织,住上海月余,天天从杨笃生、钟宪鬯实验炸药。这时孑民先生也常常来实验室练习、聚谈。"

暗杀团成员吴樾,著有《暗杀时代》一文,"该文的威力不亚于另一颗更大的炸弹,它鼓励革命党人把暴力直接诉诸于专制独裁者的肉体",令清廷心惊肉跳。1904年,吴樾两度谋刺陆军部尚书铁良未遂。当时清廷为缓和革命空气,宣布预备立宪,1905年9月,派载泽、端方、徐世昌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他们在前门车站登车,吴樾暗藏炸弹尾随登车,因车身震动,他未及投掷,炸弹就爆炸,五大臣中只有两人受轻伤,而吴樾以身殉国。孙中山赞其"浩气长存",这位在今天看来无异于"恐怖分子"的暗杀者,时年26岁。为吴樾提供炸弹的杨笃生,是蔡元培暗杀团的成员,恨制造炸弹技艺不精,出国留学英伦,研究物理学。他想在武器制造方面有所突破,彻夜补习,因脑力不济而患有剧烈的头痛症,有心回国杀一二满人,以求死刑,未果。最终于1911年8月5日蹈海而死。蔡元培称之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各地革命情况高涨之时,蔡元培将光复会并入同盟会,光复会在上海的活动停止。自1907年7月起,蔡元培在德国留学四年,努力探究西方文化,从革命家成为中国近现代文化界一位学贯中西、熔冶中外新旧于一炉的大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