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冷战Ⅱ阴云(1)

美国沉没? 作者:易强


第一章冷战Ⅱ阴云

战争的目的是用武力迫使我们的敌人服从于我们的意愿。

——克劳塞维茨(CarlvonClausewitz,1780-1831,德国军事理论家)

格鲁吉亚意外地违背了华盛顿的意愿,在外高加索与俄罗斯进行了一场“五日战争”。这场战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在苏联解体之后,美俄两国之间的冲突第一次以战争形式爆发,西方学界惊呼世界进入“新冷战时代”。美利坚帝国对盟友的失控,让欧亚大陆紧张局势加剧。

“冷战”一词,首先出现在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Orwell)于1945年10月9日发表在英国《论坛报》上的一篇政论文章之中。

这篇题为《你与原子弹》的1500字的小文章,旨在探讨核战争对国际政治和生活的影响。在此文发表前的两个月,美国对日本的核弹袭击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进程。奥威尔在文末用“冷战”一词,形容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已经时隔60多年,奥威尔文中的观点仍具有警示性。奥威尔在谈论核武器技术时说:“这种技术的杀伤性是如此巨大,如果它的扩散不受到严格的控制,历史的整个趋势可能突然改变。大国与小国的差别可能不复存在,凌驾于个人之上的国家权力可能被大大地削弱。”这就是朝鲜、伊朗等国的核试验之所以引起国际震惊的根本原因。

奥威尔创造的“冷战”一词,后来被美国名记斯沃普(HerbertBayardSwope)所用。这位记者的几大副业之一,是给著名政治人物写演讲稿,其中包括杜鲁门总统哈里·S·杜鲁门(HarryS Truman,1884-1972),1945-1953年担任美国总统。的顾问伯纳德·巴鲁克(BernardBaruch)。

1946年7月,巴鲁克在南卡罗莱纳演讲时说:“我们不要被欺骗,我们现在正处于‘冷战’之中。”次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正式提出,要“对苏联发动‘冷战’以遏止共产主义”。这被认为是“冷战”正式打响的标志。

同年,专栏作家李普曼(WalterLippmann)以《冷战》为名写了一本书,使“冷战”一词从此广为流行。也正是从那时起,“冷战”开始特指美苏阵营之间的对抗。按照西方的主流观点,这种对抗的特征是:既有意识形态上的,也有军事形态上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忆及冷战期间中苏两国之间的对抗,以及冷战结束后美国对俄罗斯的步步紧逼,我们会很清楚地认识到,意识形态上的对抗只是幌子,冷战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对二战后国际秩序塑造权的争夺,而它们争夺的重点则是欧亚大陆的控制权。二战最重要的两个影响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出现;欧陆其他传统大国——比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受到重创,因而留下了权力真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