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尽可能的减少审讯过程中的,刑讯逼供问题。因为中国司法重视口供,所以,隋文帝觉得,审讯人犯的时候可以用点刑,但是不能搞刑讯逼供。这个尺度怎么把握呢?文帝规定,拷打人犯不能超过两百下。这恐怕就是他心目中人类忍耐的极限了,过了这个线,只要不是特殊材料做成的,大概就只有屈打成招这条路了。这是保护嫌疑犯犯人的合法权益。这就叫以轻代重、化死为生。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想了,这隋文帝放在今天也是法制建设的标兵、维护人权的典范啊。
是不是呢?不是,因为还有第三个原则。
第三,维护君主专制,维护等级制度。隋文帝无论如何还是一个封建统治者。他做这一切工作,归根结底还是要维护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
德才备苏威展身手
苏威是一个什么样地人呢?此人可能有点闯劲不足,但是,心思缜密,头脑清楚,道德高尚,非常适合当大臣。隋文帝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所以,对他也是满怀期待。
那么,苏威能不能符合隋文帝的这些期待呢?一点问题都没有。
苏绰是经济学家,苏威自然也继承了爸爸这方面的才华。不过,他可不是亦步亦趋沿着爸爸的方向往前走,苏威一上台,马上就把爸爸制定的赋役制度给改了。怎么改的呢?
西魏时期,苏绰规定,男子十五岁成丁,成丁就是成年,可以分地了,这叫均田。分了田之后就要向国家提供田租、劳役和丝织品,这就是所谓的租庸调。这可是个沉重的负担。后来,北周虽然把成丁的年龄提高到十八岁,租庸调的数额也有所降低,但是,老百姓的负担依然很沉重。
现在,苏威提出,继续减轻农民负担。怎么减轻呢?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
初令民二十一成丁,减役者每岁十二番为二十日役,减调绢一匹为二丈。周末榷酒坊、盐池、盐井,至是皆罢之。
不仅成丁的年龄提高了三岁,而且,向国家缴纳丝织品的数额也从一匹变为两丈,足足减少了一半。另外,向国家提供的无偿劳役也从每年一个月减少到二十天,减少了三分之一。这是向农民让利。
除此之外,苏威还建议免收酒税和盐税,这是向工商业者让利。这样大幅度的惠民政策,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让人激动啊,一下子,全国人民都拥护隋文帝了。
可是,中国人讲三年不改为父之道,苏威为什么一上台就先把父亲订立的制度给改了呢?
苏威的这些政策,虽然表面上看是改变了父亲的制度,但是,其实质恰恰是在完成父亲的心愿。
当年,西魏政府实在是太穷了,又要整天打仗,没办法,只能向老百姓征收重税。但是,苏绰在制定税收政策之后,自己也喟然长叹,说:"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乎?"我今日的所作所为,是把弓拉满了啊,这可不是正常状态。以后的君子,谁能让这张弓稍微松点劲呢?苏威从小就记牢了这句话,现在隋朝的财政状况已经不那么紧张了,自己又当政,怎能不实现父亲的遗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