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节能减排
尽管由于国情不同,不同国家能源政策的着眼点和倾向也不同,但是节能减排一直是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通过降低单位经济产出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温室气体)排放,不仅可以达到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双重目的,而且也是最为经济、环保的措施和手段。节能减排的政策演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OECD国家开始把节约能源作为实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法律、法规等命令控制型政策,强化能源管理与规划,目标是减少能源的消耗,遏制能源消费量上升势头,保证能源的供应安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经济激励型政策,通过现金补贴、税收减免和低息贷款等财税政策鼓励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以及相关项目的投资。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环境问题尤其是温室气体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则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焦点,OECD国家逐渐节能减排作为各国能源战略的核心,从单纯的关注能源供应安全,转向以能源环境安全为主导的新能源战略。新能源战略更加注重基于市场的政策组合工具,提倡综合使用多种手段,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随之产生的合同能源管理、白色证书交易(针对节能量配额)、绿色证书交易(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和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在节能减排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3.石油储备
石油储备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是稳定国际能源市场供求关系、平抑油价、应对突发事件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措施。石油储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库存布局、设施规模、管线布设、资金筹集等环节,有一系列法律和管理制度与之配套。一般的国际惯例,是把石油储备划分为政府战略储备(国家储备)和商业机构及石油企业拥有的商业储备,不仅包括了库存的原油和主要石油制品,还包括管线和中转站中的存量。其中,商业机构和石油企业的商业储备必须维持一定的最低比例,也称为法定储备。IEA把政府储备、商业机构和石油企业的法定储备称为公共储备,其目的是抵御“石油供应中断”的威胁,只有在发生战争和突发事件时才允许动用,实施关键性的调节,不担当在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条件下调节国际、国内市场石油价格和供求关系的职责。正常的市场供求关系和油价波动,应该由一般的商业储备进行调节。这种功能区分非常重要,否则很可能发生国家频繁动用公共储备调控石油市场,或者行政干预企业动用商业储备的行为,最后不仅达不到调控市场的目的,还可能扰乱市场并使财政背上沉重的包袱。根据IEA的规定,其成员国的石油储备必须达到上一年度本国90天石油净进口量,才算是达标。在实际执行中,各成员国所建立的石油储备已远超过IEA规定的最低限。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战略储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