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组合政策以改善产油国的投资环境,包括:帮助提高政府管理水平、要求石油收入透明化、促进民主化转型(减少腐败),给予出口商品免税优惠、加强军事援助等。美国政府通过美国进出口银行、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它控制的国际金融机构为石油公司提供信贷担保或贷款,支持其开发活动(如世界银行贷款35亿美元给埃克森美孚公司以支持其“乍得—喀麦隆”输油管道项目)。2006年,非洲对美国的石油供应首次超过中东地区,由于几内亚湾的石油资源多为海上或沿岸油田,且运输过程中不存在不可控因素(不需要经过海峡),因此,该地区正成为美国海外能源战略关注的重点地区。2007年2月,美军还组建了非洲司令部,以保障该地区石油开采和供应的安全,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在“中亚—里海”地区,由于该地区的探明石油储量超过北海油田和美国,从而成为美国海外能源战略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地区。美国政府主要通过外交、经济手段,以签订政府间能源合作协定、建立政府间能源磋商机制、支持建设摆脱俄罗斯、伊朗等地区大国影响的输油管道{由于“中亚—里海”地区没有出海口,油气管道的走向直接关系到油气资源的控制权和战略主动权,为打破输油管线被俄罗斯控制的局面,美国力主建设两条新的石油管线:一条是从阿塞拜疆的巴库经格鲁吉亚进入土耳其地中海港口杰伊汗,已于2003年动工;另一条是从土库曼斯坦经阿富汗通往印度洋,该条管线仍在探讨中。}、建立军事合作关系等方式实现对这一地区石油资源的控制和开发。
4.实施从对抗到合作的海外石油战略
第一次石油危机后,OPEC国家从国际石油公司手中夺取了国际石油市场定价权,一直到1985年,OPEC都通过控制产量和价格支配国际石油秩序。在海湾战争之前,美国对OPEC采取的是对抗的政策,在IEA的框架下,通过应急机制、信息机制等应对短期石油供应中断,同时借助市场力量,通过鼓励非OPEC产油国扩大产能等措施削弱OPEC“限产保价”政策的效力。此外,美国对OPEC国家还采取分化瓦解的政策,对沙特等持温和态度的国家通过加强经济合作和提供军事安全保障,使其在OPEC制订有关政策时做出对美国有利的决定;对利比亚、伊朗等持强硬态度的国家则通过经济制裁、军事威胁等手段加以打击。
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海湾战争后,OPEC国家间的分裂更加明显。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暴跌,不仅使产油国经济受到严重损害,也使得美国本土16.3万口油井被迫关闭,严重威胁美国的石油安全。OPEC和非OPEC国家俄罗斯、墨西哥等达成减产协议,并确定相应的“价格带”,美国对此公开表示支持,认为这一策略与美国利益相符。随后,美国对OPEC的态度逐渐从对抗转向对话与合作,通过推动如“联合石油数据倡议”项目,使得IEA的石油市场信息范围扩展到OPEC和其他独立产油国,并以研讨会形式来协调能源市场供求关系,提高市场可预测性。美国对OPEC的政策态度转变,主要是因为国际石油市场参与者的多元化、影响因素增多,无论是OPEC还是美国都无法单独控制市场,因而合作变得更加迫切;同时美国对主要OPEC国家(沙特等)的控制能力增强,而这些国家在OPEC石油政策的决策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而持强硬态度的OPEC成员国由于多年的战争和经济制裁,石油生产受到严重约束,在OPEC中的决策影响力也逐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