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里梅尔直到1857年才获得英国国籍,成为英国公民,因此和这个行业中后来出现的大批创业者一样,都属于外来人户。不过这一点似乎并没有成为他生意发展的拦路虎,反倒是有助于他及时地捕捉到旁人可能忽视的机会。尽管他推出的香水非常昂贵,但是里梅尔并不因此而过于担心,因为他深刻地意识到,铁路的不断发展预示着可以接触到更大的市场,他能够找到更多方法接近潜在的客户,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呆坐在伦敦的商店里等候顾客上门。
里梅尔一直在苦心思索如何才能塑造出一个品牌,让消费者真实地感知到其尊贵和优质的内涵。他率先推出了带图片的邮寄产品目录,而且在剧院节目单上刊登产品广告。当他意识到精美的设计能够提升人们对产品品质的感知时,他立刻请来自己曾经赞助过的法国版画师朱尔?谢雷来帮他设计香水瓶。随后他又推出了一系列的创新产品,包括香味靠垫以及最早的工厂化生产的无毒睫毛膏。21里梅尔对艺术和文学极为迷醉,亲自编写了一本名为《香经》(The Book of Perfumes)的介绍香水和化妆品历史的带插图的专著,印刷时还特意选择了带有香味的纸张。写作该书时,他年事已高,开始专注于只为欧洲十个皇室家族提供美容化妆品。22
在这一代调香师中,还有一位也值得一提,他就是皮埃尔?弗朗索瓦?帕斯卡尔?盖尔兰(Pierre-Francois-Pascal Guerlain,以他命名的品牌在中文中叫“娇兰”),他和里梅尔一样,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深切地意识到产品推广的必要性。盖尔兰出生于皮卡迪, 年轻时和父亲之间关系并不和睦,最终不得不离开法国去异国他乡寻找属于自己的机会。他一开始为英国一家制造肥皂的小公司工作,在那里接受了一些医学和化学方面的教育。后来他回到了法国,成为一名独立的销售人员,从英国进口一些时髦的化妆品。1828年,他在巴黎开设了一家小店,开始售卖带有香味的化妆水、香皂和护肤霜。23在推销自制的香水时,盖尔兰最初设定的目标客户主要是巴黎的女士们,为她们量身定制具有原创性的个性化香水。当时巴黎人更多是用这些香水来染香自己的手套、手帕、亚麻服装以及其他物品,而不是直接地将之涂抹到皮肤上。到1841年,他终于能够把自己的小店开到当时巴黎的时尚区和平路,而到1853年拿破仑三世迎娶尤金尼亚皇后时,盖尔兰已经被任命为皇后的指定香水供应商,这一无上的荣耀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声名、巩固了他的地位。24
当时,购买娇兰及类似产品的客户主要还是来自富裕的精英阶层,当然,行业中也存在不少以中产阶级为主要客户的香水制造商。十九世纪前半叶,法国和其他地方的奢侈品市场虽然已经有了稳步的发展,但是要说已经非常兴盛了还是为时过早。25 1810年香水和其他美容化妆品的市场总规模不到200万法郎,不过到了1856年已经上升到了 1 800万法郎(350万美元)。26制造和销售这类产品的巴黎调香师的数量已经从1807年的139个上升到1867年的280个。27到1867年,据估计,伦敦已经拥有151个香水批发商、849个从事香水生产的零售商。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