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的冷霜是在进入新世纪之初开始变得越来越流行,而类似的护肤产品,其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发展背后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助推力,那就是媒体和广告这些营销工具的蓬勃发展,从而大力推进了消费品的大众化市场发展进程。当时的报纸和户外充斥着各种各样名牌产品的广告,零售商们也不遗余力地奉送大量色彩斑斓的商业卡片。在当时的美国市场,区域性的广告早就无法和全国性广告匹敌,后者成为推动媒介变革的主要力量,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英国等富裕西欧各国对此的回应。32报摊上五颜六色的女性时尚杂志,隔几页就是护肤霜的广告。从十八世纪晚期开始,就涌现出一些女性时尚杂志,到十九世纪晚期则得到了极为迅猛的发展。33
旁氏和其他一些公司还开始寻求广告公司的服务。这些广告公司随着大众平面媒体的发展,开始从单纯的报纸广告版面购买者转向提供广告创意和文案的服务供应商。智威汤逊是在女性杂志上登载广告的先行者。纽约是众多新兴的美国广告和媒体公司的大本营。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电力资源的获取使得纽约这所城市一下子竖起了很多晚上可以发光的广告牌子,最开始是在百老汇大街。等到新世纪来临,总部在纽约的广告公司已经有25家。纽约也成为美国女性杂志出版中心。这里是出版商康泰纳仕的老家,他在1909年收购了Vogue杂志,在1913年又推出了Vanity Fair的前身。34
1886年,旁氏在智威汤逊的帮助下推出了旁氏精华液的第一次全国性广告活动。35该次广告活动有效地提升了旁氏产品的销量。不过,媒体专业能力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旁氏精华液的诉求涵盖很广,甚至承诺能够治疗多种疾病,这自然招致了很多人的质疑。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公司又在1907年推出了以矿物油为原料的冷霜和遮瑕霜,可惜到那时美国市场上已经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了很多种面霜产品,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直到1914年,公司推广新品牌的进展一直不很顺利。36
1882年,药剂师保罗?拜尔斯道夫在柏林成立了拜尔斯道夫公司,他可以称得上是几乎完全捕捉到了利用健康和工艺的整合诉求推广大众护肤霜市场的诀窍。在拜尔斯道夫推出那个后来成为护肤业偶像级品牌的妮维雅之前,公司已经在推广化妆品方面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拜尔斯道夫一开始主要制造医用橡皮膏,后来开始生产润唇油和医用药皂。保罗?拜尔斯道夫和大学研究人员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为医院和药剂师特别是那些居住在欧洲大学城附近的人们提供产品。1890年,一次家族悲剧迫使他把生意出售给当时只有27岁的药剂师奥斯卡?特洛普罗维兹,后者收购这个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同样身为药剂师的叔叔古斯塔夫?曼凯维奇。37后来,特洛普罗维兹迎娶了古斯塔夫的女儿。1906年,他的小舅子奥斯卡?曼凯维奇成为公司合伙人,拥有公司10%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