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三:李鸿藻是帝师,深得两宫太后的好感,地位甚为显赫,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保守的翰林、言官,形成一个有政治倾向的“清议派”(或称“清流党”)。沈桂芬感到势单力薄,于是召王文韶入军机处作为自己的支柱。光绪六年(1880年),沈桂芬死去,王文韶随后也被李鸿藻排挤出军机处。老六更加没劲了。
之四:光绪七年三月初十(1881年4月8日),比慈禧小两岁、身体一向健壮的慈安皇太后猝死,清廷的垂帘听政由两宫并列骤然变成慈禧一人独享。因此,对于东太后的死因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将她的猝死与慈禧联系起来。虽然官方资料证明,慈安乃正常死亡,可是大清特色下,谁相信官方呢?民间谣言满天飞,最流行的谣言是慈安吃了慈禧进献的小饼而暴死,关于慈禧杀慈安的原因,更是五花八门:
有说,是因为咸丰密诏事。慈安拿有咸丰皇帝临终前给她制裁慈禧的遗诏,上写:“咨孝贞皇太后:懿贵妃援母以子贵之义,不得不尊为太后,其人绝非可倚信者,即不有事,汝亦当专决。彼果安分无过,当始终曲予恩礼;若其失行彰著,汝可召集廷臣,将朕此旨宣示,立即诛死,以杜后患。钦此。”慈安生病时,慈禧尽心服侍,感动得慈安就把这诏给拿出来了,给慈禧看后,即当面烧掉了。慈禧表面对慈安感泣不已,实际上却起了杀机。既怨咸丰偏心,又嫉慈安独得宠信。
有说,是因为东陵致祭事。说光绪六年(1880年)两个寡妇到东陵祭奠她们共同的丈夫咸丰,却因为位置的排列起了争执。慈安以咸丰在位时慈禧只是妃嫔为由,不让其与自己并列,并命慈禧退后拜祭。慈禧认为还是并列而排的好,两人当众吵了起来。
最后慈禧胜利了,但她很不高兴,认为慈安是羞辱自己,遂起杀机。有说,是因为李莲英事。说慈安乘辇路过某殿,李莲英与小太监角力中,对慈安的大驾路过视若无睹,慈安大怒,欲杖责之,并到慈禧住处教训慈禧一通。慈禧不服,心生杀机。
有说,慈禧有不成体统之事。慈安去看慈禧,发现一个姓金的京剧演员躺在慈禧床上,这让老实本分、言语木讷的慈安气愤不已,痛数责之。慈禧认了错,赐死了金姓伶人,但却对慈安动了杀机。
真正的谣言难免弱智的一面,也就是说,没有宫廷生活常识的人,造出来的谣破绽百出,问题是,再破绽,也有大量人相信,很简单,这些人也没有见过猪跑,缺乏宫廷生活常识。
现代专家根据翁同龢日记,得出慈安死于脑出血的结论,应该是正解。
不管怎么死的吧,反正慈安之死对政局还是有影响的。有慈安在,一方面,可以对慈禧构成一定的制约,慈安毕竟是正宫皇后,在那个时代还是挺管用的;另一方面,对奕訢是一种支持!
奕訢与慈禧有了矛盾,常以“嫡庶之分”为由,通过支持慈安压制慈禧,慈安也多倚重和信任奕訢,无形之中,奕訢和慈安形成一种联合力量,来共同对付慈禧。慈安一死,奕訢就少了一个强有力的真正的“后”援团,在慈禧面前更加缩手缩脚,抖擞不起精神了。
当然,慈安之死还让十岁的小皇帝载湉伤感不已,慈安太后可能是后宫中唯一能给他母性之爱的人了,所以小皇帝每天都要到东太后的灵棺前痛哭不已。据帝师翁同龢日记载,慈安死后一月有余,小皇帝读书还静不下心来,三月之余,一提东太后,还泣然流涕。可怜的孩子——不该死的人死了,该死的人却一直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