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五:听说外国人都不尊敬父母,可以随便打他们,还可以赶他们出去,这是真的么?
之六:我这样说,好像显得自己很保守,我尊崇祖上的规矩,在我活着的时候不想改变它。
之七:老实说,我很喜欢内田夫人(日本公使夫人)。她总是那么温雅,从不问那些愚蠢的问题。到底还是日本人和我们相像,从不冒失。
之八:去年,你们那时还没进宫,康格夫人(美国驻中国公使夫人)带着一个女传教士来,建议我在宫中设立一所女子学堂。我不想让她们不快,就说我会慎重考虑她们的建议。现在你们想想,宫里弄出一所学校来,可不是笑话么?就算办成了,叫我到哪里去找这许多女学生来读书呢?现在这样已经够好的了,我可不想把那些个皇亲国戚的子弟弄到我的宫里来读什么书。
从老佛爷的这些经典语录里,我们可以看到她的主张,那就是,虽然大清不得不进行改革,但我们的改革与开放都是有限度的,绝对不照搬西方,而是坚持大清文化的主体性,把大清的封建专制制度坚持到底!
当然,啥叫大清文化的主体性,啥叫大清特色,都是有弹性的、模糊的。还不如这样说,以老太后是否能容忍为度。
事例一: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于洋务派一再的奏请,政府终于同意向国外派遣官派留学生,一派就是30名。可是到了光绪七年(1881年)政府又突然召回所有的留学生,也不管他们学业是否完成。事实上,120名留美学童中,真正完成大学学业的只有两人。太后如此不计后果、半途而废,原因很简单,听说这些孩子都给西化了:说洋人的语言,穿洋人的服装,学洋人溜冰打球带扑腾(游泳),更有甚者,还把辫子剪了,见了中国官员与孔子牌位都不行叩头之礼了,长此以往,这还了得?于是一纸令下,所有的留学生全部撤回。
他们中间的著名代表是中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詹天佑除了学业有成,棒球与游泳也都瓜瓜叫,你能说西化后的他比不出国留学、未西化的中国传统士人更不爱国吗?问题是真正的爱国者在大清没有好果子吃,按西方学者的说法,这帮留美学生回国后,“受到一批盛怒的官僚们的极其侮辱的待遇,并被分派到最低级的事务工作上”。他们落魄待遇的改善,居然是日本人成全的。也就是说,甲午中日战争后,政府才开始重用他们。
事例二:光绪二年(1876年),英国人建造了一条从上海到吴淞的客运铁路,引起众议纷纷,有些中国官员甚至扬言卧轨以阻挡火车通行。不能容忍火车本身也就罢了,就是火车轰隆开过的声音,也让爱国贼们不堪忍受:影响风水也就罢了,这不影响地下的祖先们安歇吗?正好出了车祸,火车轧死一个中国人,这下可有理由了,于是清政府以万两白银赎回淞沪铁路,拆毁并掷入大海。
事例三:光绪四年(1878年),在李鸿章操作下,开平矿务局正式开办,其治下的开平煤矿出煤极旺。问题是运输不便。该矿“总办”唐廷枢给他的上司李鸿章算帐如下:开平挖出的煤,每吨成本2两7钱,如果用牲车从矿区把煤运到北塘河岸边的芦台,每吨运费合2两2钱,由芦台用船运到天津,再搬到岸上,每吨约需1两,加上税金,1吨煤到天津市场上,1分钱不赚,已经6两4钱了。比从日本进口的每吨6两的煤还要贵出4钱来。但如果从唐山修一条铁路到芦台,煤炭从这里下船走水路运到天津或上海,每吨成本仅4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