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洋(4)

希腊共和国 作者:(英)阿尔弗雷德·E·齐默恩


埃夫里普海峡有地中海地区最为著名的潮流,出现在位于卡尔息斯(Chalcis)的狭窄水道内。该水道从前[12]的宽度不过投掷一个板球的距离,大风来临时,流速高达时速8英里,水流方向24小时内变换4次。不过,对于从比雷埃夫斯港(Piraeus)出发北上的船只而言,埃夫里普海峡不过是一条寻常海路。因为根据古代航海家的记录,尤比厄岛(Euboea)的东海岸“砏岩嶙峋,蜿蜒曲折,悬崖耸立,根本没有可停靠的港口;因此,最好绕开此地而行”。伯罗奔尼撒战争(thePeloponnesianWar)接近终点时,强硬的卡尔息斯人(Chalcidian)在海峡上建了一座桥,并且用土堵住了一半水道,以此遏制海上通道,此举显然给了当时的海上霸权雅典一个重击。虽然大桥形状几经变化,但至今依然横跨于海峡上方。由此可见,虽然雅典人曾经一度使用往来于埃瑞特里亚(Eretria)①和俄罗普斯(Oropus)②之间的小船实现尤比厄岛和大陆之间的贸易往来,但经由海峡大桥的路线一直以来和海路一样重要。[13]不过,希腊的航海者们自打孩提时代就熟悉此地的海流,对他们而言,这绝不构成最大的挑战。他们最大的对手是无知。我们往往会指责他们过于懦弱,觉得他们不该荒废整个冬季,可是却忘了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其实是相当有限的。

要知道他们出海的时候既无地图也无罗盘,所以一旦被风刮到他们不熟悉的海域,他们根本无法判断所处的方位,也无法了解海流会将他们冲到何处,更无从判断是否会撞上浸没在海中的史前山峰。虽然当今的《航海志》上标注了爱琴海海域的所有暗礁,但据我们所知,从前是没有的,所以,当希腊人看到波斯人(Persian)拿出一根石柱树立在斯基亚托斯(Sciathus)附近被称为米尔美克斯(Myrmex)或“蚂蚁”(Ant)的暗礁地带,他们大感诧异。当时绘制地图被认为是几何学的分支学科,地图上标示有主要大陆和主干河流,尼罗河和多瑙河平行,水流湍急的海洋(在当时人们的想象中,海洋就是水流迅急的大河)绕着地球循环往复,其形规整,人们尚未想到在地图上标出沿海航行需要的具体停靠点。

《汉诺历险记》这样的航海日志多少起到了一些作用,不过没有受过教育的希腊船夫也许不会采用此类资料,他们更愿意依赖经验以及口传的教导和习惯。所以,在陆上生活的人们从悬崖顶端看到的大海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可通航的水体,而对船夫们而言却并非如此简单。由于对大海的了解有限,他们心目中的海路和陆路一样有固定的路线。陆地总是会在他们的视线范围以内,即使这样一来要绕非常大的圈子,例如,往西的主干道要先到科塞拉(Corcyra),然后横行到达意大利东南部。同样,他们也很少尝试进入陌生洋面,如果不得已被风吹入,他们会立即雇用向导。无疑,所谓的航海就是在局部海域航行,一个来自爱琴海海域的船夫不太可能了解亚德里亚海(Adriatic)的航线,这就好比瑞士(Swiss)向导通常不太会了解提洛尔山(Tyrol)的登山路线一样。[14]《国殇演说辞》中提到,“我们勇敢无畏地攻进每一片海洋”,其实伯里克利所指的是一种探险的精神。只有更强大的海上霸权———亦即希腊人所称的“海洋之王”———才会煞费苦心吸引那些四处游历的水手到他们的海港停泊,借此把他们的贸易和影响扩大到更宽广的海域。海洋上小群落的活动范围相对狭隘,一旦“海洋之王”为他们提供了从事正规生意的机会,他们必然又会回到毁船劫掠的老行当上。因此,自米诺斯(Minos)时代开始,直至炮轰阿尔及尔,地中海的历史就是围绕着来自岩石岛屿和沿海地区的“恶人”与虎视眈眈的列强之间的争斗展开的。[15]然而海洋不仅仅只是运输通道,它还会提供海产品。在许多海域,后者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如北海(theNorthSea)的鲱鱼,挪威(Norway)的鲑鱼以及纽芬兰岛(Newfoundland)的鳕鱼都对该地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地中海地区并不以渔业为主,比雷埃夫斯的穷人至今还在食用雅茅斯(Yarmouth)①出产的鲱鱼。地中海盛产金枪鱼、凤尾鱼和沙丁鱼,阿里斯多芬的作品中经常提到这些鱼类。希腊人主要在近海捕鱼,过去他们常常盘踞在礁石上,等大群金枪鱼游过时撒网拉鱼,或是用三叉戟戳鱼。看过埃斯库罗斯的《波斯人》(犘犲狉狊犪犲)的读者应该会记得,在萨拉米斯,被桨击中头部的波斯人就像“金枪鱼或者被网住的鱼”一样拼命往岸上逃。不过在希腊,捕鱼仅是次等营生,在阿提卡几乎不值一提。普劳图斯(Plautus)的戏剧《缆绳》(犚狌犱犲狀狊)为我们刻画了希腊渔夫的形象,从他们的独白中我们不难猜测在雅典观众的心目中,渔夫绝对不可能成为富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