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要把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作为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快构建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的创新资源配置机制,全面推进城市创新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自主创新公共平台建设。从长计议,谋划建立上海综合研究中心,打造我国科学研究的超级航母,成为我国未来科学技术研究的战略创新基地。
“十二五”期间,要整合自主研发力量,建设一批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把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建设成为世界100强研究型大学。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建设,建设开放共享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试验平台。构建区域创新网络,建立和完善技术转移转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中介服务机构。
二是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顺应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技术、低碳技术对服务业融合渗透的新趋势,大力发展代表未来发展方向、体现引领作用、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新兴服务业领域。进一步壮大信息服务、服务外包、总部经济、服务贸易、商务服务以及总承包总集成、节能环保服务、设备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新兴领域,集聚国内外资源,扩大总量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大力发展消费需求升级的文化创意、教育培训、医疗服务、康体健身等社会性服务业新兴领域,加快推进社会事业部分领域的产业化,培育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点。积极发展具有巨大市场需求潜力的会展服务、时尚产业、工业设计等新兴行业和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等新型业态。
三是加快制造业结构升级。以现有制造能力为基础,以调整、优化和提高为方向,以研发、创新和增值为重点,不断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附加值。
22转型和创新的战略抉择上海市“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着力提升汽车、装备、船舶、电子信息等优势制造业的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制造业和战略产业,优化发展精品钢材、石油化工等基础制造业,增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
四是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技术创新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推进新能源、民用航空制造业、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9个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协同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五是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信息化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渗透,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发展,推广信息技术在各产业门类的深入应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相关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建设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为契机,聚焦钢铁、石化等行业,推进一批产业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