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马雪征:“权力女人”一顾倾人城,二顾倾人国
你能想象一个英语系毕业、对数字没有任何感觉的女性可以领导参与中国最具全球化的联想公司收购蓝色巨人IBM的工作么?你能想象一个在国家机关本可以养尊处优却因为追求梦想而放弃优越条件的女人么?你可以想象一个在联想工作了17年后,毫无投资经验却毅然选择了时下方兴未艾的私人股权投资业,做起了一名投资人的女人么?……这所有一切看似极为矛盾的冲突却恰恰集中在了一位女性身上,这位女性就是马雪征——联想集团前首席财务官。
不放弃的追求
中国商界向来以男性为主导,作为中国商界为数不多的女性领袖之一,尤其因其就职于一个IT行业上市公司最重要的财务部门,马雪征显得极为耀眼。马雪征曾连续3年荣登《财富》杂志所评选的全球最有权力的商业女性榜单,她也曾因主导联想与IBM个人电脑部的并购案而名声大噪。然而,公众对这位平日里刻意低调的联想财务大管家则相当陌生。在公众眼中马雪征是神秘的,同时也是令人费解的,她在赢得广泛关注和敬仰的时刻,毅然选择了提早离开。
2006年5月底,马雪征递交了联想收购IBM PC业务后的第一份年报,而与此同时,她也向联想内部递交了自己的退休申请。2007年5月底,即将退出的马雪征宣读了联想2006年至2007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这是在联想工作了17年的马雪征作为联想CFO最后一次宣读季度财报。值得庆幸的是,在连续几个财季以“这是一个艰难的财季”作为开场白之后,马雪征终于可以以“这是一个满意的财季”作为开场。至此,马雪征为联想的财季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也为她在联想的岁月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马雪征生于天津,和所有那个时代的人一样,马雪征初中刚一毕业就被安排到了东北插队。虽然马雪征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外交官,但在学校受到的鼓励式教育让马雪征接受安排时没有任何的沮丧,而是很乐意地去了东北。马雪征最初做外交官的梦想也不得不埋在了心底。埋在心底不等于放弃,马雪征在插队生活中是不服输和自信的。这种不服输的个性和自信的性格促使她不断进步。插队四年后,马雪征作为“优秀工农兵学员”,被推举到首都师范大学学习英语,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1981年,马雪征获得英国King’s College的奖学金,赴英修读英国文学。马雪征在中科院从事的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合作项目,是给邓小平、胡耀邦同志做翻译,接触的都是著名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使、科技部长等一类的大人物,李政道当时也是她的好朋友。在为研究中国科学史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做翻译时,马雪征自信、不服输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仅仅靠“文革”时期的英语教育基础,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马雪征当然不满足于此。每天马雪征都从李约瑟那里要来第二天的演讲内容,把所有不认识的技术单词都查阅、记录,以便次日上台翻译。做足了工作后,在台上的心理负担就轻松多了,即使有时候翻译有误,她也不紧张。有趣的是,当年马雪征在接受中科院的面试时,面对台下中科院院长方毅等人,她有不懂的词,竟然会直接问台下的专家们“这词是什么意思”,得到回答之后说声“谢谢”,继续翻译。
20岁出头时,浑身散发着无限活力与能量的马雪征就曾主动要求组织了一些项目,比如,青藏高原的地质考察项目等。当时,西藏并未对外开放,但经过各方面的协调,马雪征带着很多国家的科学家,先后进藏5次,历时3年,从南到北穿越了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完成了地质考察。回望过去,当柳传志、张瑞敏们在创业中锻炼着自己因人成事的能力时,马雪征却是在中科院一次次自发行动中完善了自己谋划、实现构想的能力,这也是在国际事务及财务管理方面丰富的经验积累。
1990年,凭借着自身的能力,马雪征已是中科院两个处最年轻的处长,随后又成为最年轻的副局长。而立之年,马雪征就得到了很多人五六十岁时才可以得到的专家级待遇。
“平步青云”并没有给马雪征带来满足,安逸的环境让她感到了不适。马雪征不禁自省:所处的环境太安逸了,就会被它拖累,这对自身的发展是一种不利的局面,她需要另一个开始。马雪征瞄准了当时并不起眼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