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踌躇满志(2)

公务员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柳池云


国庆之后,成都的会展中心和宁夏街,相继举行了两次大型招聘会。我前去,排队排了几条街,好不容易被人群“夹带”着进入招聘大厅,看了又看,却没有合适的岗位。投了几份简历,面了两面,却发现,几乎都是些皮包公司,我一度沮丧不已。

10月25日,学校例行的大型“双选会”举行。与在成都的遭遇相同,有一家虎钥市的科技公司明确要签我,一打听才知道,其主营业务就是卖电脑,让我晕到极点;而另一家虎钥市的数码科技公司让我去当总裁助理(估计也就是文员之类),前去看了,可上班起码要坐两个小时公交车,彻底崩溃。

回绝这两家之后,我就像饿狼一样,天天在网上搜索着岗位,寻找美味。

一天,浏览学校就业网时,我惊喜地发现,武警某总队来校选拔应届生。那是我离成为一名革命军人的梦想最为贴近的一次,近得几乎都看见其汗毛了。

真是天赐良机!而且开出的待遇很吸引人:机关内勤岗位,现役军人编制,授中尉军衔,工作地点--成都。看得我怦然心动,想象着,我将会身着军装,肩扛闪亮的一杠二星;走到哪儿,女友企企都能挎着我--一个现役军人的胳膊;回老家,买火车票有专门的通道,多么幸福,多么神气。

可仔细一看,郁闷了。一是,报名的时间过了,该总队要求先在成都某信箱投递简历,我得到通知的时间晚,不知情也就未投递简历;再者,我的专业严重不符合,纵观需求计划,没有一个是我读的这个土木工程;最后,该总队要求不及格科目不得超过两门。而我是三门,都怪自己没认真学习,这挨千刀的三门挂科!

叹息,遗憾,绝望……

但不甘心错过这次绝好机会的我,还是在面试当天上午,怀揣着简历,直奔就业办。

通过看门缝、聆听军官之间的对话等拙劣手段,我发现,一个被称为“赵处长”的军官是负责人。瞅准一个面试空当,我鼓足了勇气,冲到赵处长面前,递上简历,昧着良心,陈述了没能看见招聘公告的理由:因为考试去不了成都--实为杜撰。随后,赵处长手执我的简历,与随行干事商量:“这个娃还可以,你看,在省上得过奖,又是学生干部。唯一不足的是专业不对口,今年我们没有土木工程专业的招聘计划。”

之后,赵处长让我留下电话等消息。于是我在就业办附近的校学生会办公室无聊地等待,心急如焚。

事实上,“简历”帮了大忙。半小时后,我就接到了就业办老师的电话,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奔去。赵处长问我挂科门次,我再次昧着良心说,有两门。处长告诉我,经过向上级请示,虽然我专业不符合,但是综合各方面,总队决定录用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