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自信--潜能的放大镜

照亮年轻的路:李开复给年轻人的人生课 作者:郑光辉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不失谦虚,谦虚不失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李开复曾说过只要不给自己设限,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樊篱。言外之意就是要相信自己,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自信心,赞美自己、积极尝试、扬长避短等,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能让你成为自信的人。当然,自信之余,不能没有谦虚的精神。

自信--潜能的放大镜

只要不给自己设限,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樊篱。

--李开复语录

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柏拉图曾经说过,“人类具有天生的智慧,人类可以掌握的知识是无限的。”李开复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说:“只要不给自己设限,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樊篱。”言外之意就是,只要你相信自己,你就能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自信是潜能的放大镜,透过它,你可以看到与众不同的自己。

李开复说,许多人在学业和事业受挫之后,总是习惯性地把挫折归结为自身潜质的不足。其实,即便是那些灰心丧气的人,身体里也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而且是远远超出常人想象的潜能。遗憾的是,潜能的主人并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却不知该如何释放这些能量。

与之相反,那些特别乐观、特别自信的人,总能从自身找到前进的动力,总能设法让自己身体里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也就是说,从他们自身的潜能,到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这个映射中似乎隐藏了一种神奇的“放大”效应。

李开复上中学时,物理老师帮他揭开了自信的放大效应这个谜底。物理老师告诉大家,如果你们不能意识到自身巨大的潜能,或者不善于将潜能释放出来,无异于在自己的面前放置了一个凹透镜,使得自己在凹透镜里的成“像”(也就是我们表现出来的能力)缩小了;反之,如果你们善于发现并释放自己的潜能,就有可能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获得巨大的,甚至连自己都无法想象的成功--这就像是在自己的面前放置了一个凸透镜,使自己在凸透镜里呈现出来的“像”放大了。

对此,我们可以举一个很常见的例子:

某公司组织一次歌唱比赛,刚来公司不久的职员小杨报了名。与小杨同批进入公司的同事觉得小杨五音不全,不具登台演唱的实力,都纷纷劝他不要“献丑”。小杨相信自己,不为所动,他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反复练习上。最终,没有登台演唱经验的小杨在比赛中发挥出色,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关键是能否被激发出来。有些时候,我们并不缺少干好一件事的实力,而是缺少想干成那件事的信心和勇气。李开复认为,只要你相信自己,敢于尝试,你就能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你越自信,你的潜力就越能发挥出来,你的表现就会越好。

正如莎士比亚所言:“一个人的心灵如果受到鼓舞,即使器官已经萎缩,也会从沉沉的麻痹中振作起来,重新开始活动,像蜕了皮的蛇一样获得新生的力量。”在李开复看来,信心之于人类,就如燃油之于轮船,航标之于海员。如果一个人做事畏手畏脚,总是认为自己不行,就不敢大胆去尝试,也难有进步的机会;相反,那些相信自己的人,能够释放出前进的动力和开拓创新的潜力。

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一直坚信:人类无法在4分钟的时间内跑完一英里。这种不自信的观念流行了很久,以至于最后演变成众所周知的“4分钟障碍”。就连当时最伟大的运动员都认为,4分钟跑完一英里超出了人类极限。甚至连生物学家也确定,这是一个超越人类身体和心理的生物极限。

看起来,每一个人似乎都只能接受这种观念,没有谁能够突破4分钟极限这个“事实”了。但是有一个人--罗杰·班尼斯特(RogerBannister)对此却这样想:“经过了心怀信念的训练,我将克服所有的障碍。”最终他突破了“4分钟障碍”,打破了困扰世人很久的“魔咒”。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人类的潜能是巨大的。只有保持乐观、自信的人才能不断地从自己身上找到前进的动力,才能设法让自己身体里的潜能充分释放出来--也就是说,从他们自身的潜能,到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这个映射中似乎隐藏了一种神奇的“放大”效应。一言以蔽之,自信是潜能的放大器。

自信,是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所抱有的信心。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像自己期望的那样成长起来,面对困难与挑战的时候,无须怕这怕那。最恐惧的事情不是别的,而是恐惧本身,所以自信是在战胜恐惧中获得的。每一个追求成功的年轻人,都应该设法找到一个可以放大潜能的“凸透镜”。而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说,“自信”都是能够找到的,也是迄今最好的潜能“放大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