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勿让信心脱了缰

照亮年轻的路:李开复给年轻人的人生课 作者:郑光辉


勿让信心脱了缰

带有自傲倾向的自信或是不自觉的自信甚至比不自信更加危险。

--李开复语录

李开复在与大学生谈自信时说过,“其实,自信不一定都是好事。没有自觉的自信会成为自傲,反而会失去了别人的尊重和信赖。”他认为,好的自信是自觉的,即很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自觉的人自信时,他成功的概率非常大;自觉的人不自信时,他仍可努力尝试,但会将风险坦诚地告诉别人。自觉的人不需要靠成功来增强自信,也不会因失败而丧失自信。

或许,小泽征尔的故事是李开复这一观点的最好例证:

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中,小泽征尔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在指挥中,他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错了,就停下来,指挥大家重新演奏,但发现还是不对。

这时,小泽征尔肯定地认为问题出在乐谱上。可是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表示,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小泽征尔考虑再三,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全体起立,对小泽征尔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可以说,这是在考验一个指挥家的自信。

真正的自信者,会坚持自己的观点,不会轻易被他人的观点左右。即使在权威人士面前,也是如此。或许有些人认为这是目中无人、自以为是的表现,其实这是一种高度的自觉,他知道自己会什么,不会什么,对于自己会的,他自觉地肯定地指出来。这就印证了李开复的那句--自信是自觉,而非自傲。

就像在《赢在中国》36进12第八场中,史玉柱对32号选手的评价那样:自信过了,就是自负!真正的自信是建立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的,知道自己哪里行,哪里不行;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自信的人身上充满着活力,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和把握,不断给自己加油鼓劲。

与此不同,生活中,有些年轻人在取得成功后扬扬自得、自以为是,在不知不觉中变成自傲、自负的人。对此李开复说,自信的态度与自我偏执、不允许自己犯错、以自我为中心、失去客观立场等做法是不能画等号的。如果将自信与自傲混为一谈,就容易陷入“我永远不会错”的观念的危害中。

李开复说,他有一个绝顶聪明的同事E先生,他一生认准了“我永远不会错”这句“真理”,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工作中,E先生表现得无比自信,每当某句话被证明是对的,他就会提醒大家,几个月前他早就说过这句话了。E先生几乎是为了自信而活着,有时发生了一件事,他会硬说是他早有预料的。其实,他以前说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更糟的是,一旦他说的话被证明是错的,他就会顾左右而言他,或干脆否认那句话是自己说的。

虽然E先生非常聪明,他的正确率可能高达95%,但是仅有的5%的错误会让他失去自己的信誉和他人的尊敬。最后,他发现自己无法得到下属的信服,不得不郁郁寡欢地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这个例子告诉年轻人:带有自傲倾向的自信或是不自觉的自信,甚至比不自信更加危险。在有信心、有勇气尝试新事物的同时,必须有勇气去面对失败。当你畏惧失败时,不妨静下来想一想,你最怕失去什么?如果失败,最坏的下场是什么?这样的下场是你不能接受的吗?

自觉的自信者不会害怕失败,他们会从失败中学习,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做什么事情,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自觉。因此,不要畏惧失败,只要曾经尽了力,只要愿意向自己的极限挑战,我们就应该为自己的勇气而自豪。

自信是自觉而非自傲,自信过了才是自傲。一个人是自信还是自傲,就是看这个人对自己真实能力的判断和自己对生活态度的定位。自信的人不一定是一个谦虚的人,但一定是个实事求是的人。他们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知道自己的局限性和世界的无限性,所以他们不会满足现状,而是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即使失败了,他们也不会沉溺于失落和沮丧的情绪中,而会从失败中增加一份自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