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努力一点,特长就会有了
在大学里坚持天天做一件相同的事,很能锻炼我们,试试便知。
--李开复语录
很多人喜欢拿“天赋”说事,但是广东省首枚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获得者陈启峰,在获奖时表露了自己的学习心得:“我只是个普通的学生,没有什么天赋。兴趣和努力比天赋更加重要。”他认为获得金牌不是因为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而是因为有这方面的兴趣,再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最终把兴趣变成了自己的特长,在外人看来那是他的天赋。
事实上,李开复的成功也能证明这个道理。有人说他有学习计算机方面知识的天赋,而他认为是自己对计算机的兴趣促使他有了学习的动力,于是坚持不懈地学习钻研,取得了一次次成功,收获了许多快乐。就这样,他对计算机的学习进入了良性循环--学习……收获……快乐……学习,最终计算机方面的能力成了他的特长,助他在事业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天赋是什么?李开复说:“天赋就是兴趣。”确实,如果你能坚持自己的兴趣,你的兴趣迟早会变成你的特长,当你成功的时候,别人会说你有那方面的天赋。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成长的故事就是极好的例证。
马云小时候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在学习方面,除了英语,其他功课都非常平庸。有一天,父亲发现无论对马云唠叨什么,马云都用所学的英语回敬他,这时父亲又惊又喜,说:“你小子是不是在用英语骂我呢?那好,你好好学英语,学到能随心所欲地讲,那样骂人才会痛快!”
其实,父亲已经发现马云对英语感兴趣了,于是他经常骑车带着马云到西湖边找老外聊天。在这个不断坚持的过程中,马云水平不断提高,学习英语越来越带劲了。因此每次考试的时候,马云几乎都能包揽全年级的英语第一名。但是这无法遮掩他严重偏科的事实,当时班里的同学都说马云有学习英语的天赋,但是他心里明白,英语成绩好不是天赋使然,而是兴趣和努力使然。
很多人都羡慕那些兴趣广泛的人,因为兴趣广泛确实有助于提高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广泛兴趣的人能快速熟悉和适应新的工作,并善于探索和创造。但是,如果只是兴趣广泛而不能稳定、持久,缺乏对兴趣的坚持与投入,三天两头不断地变换自己的兴趣,对于事业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有位大学生在网上给李开复留言说,很小的时候,父母一般都会问孩子这样一个问题:“你长大以后想要做什么?”他非常羡慕其他小朋友,因为不管是“科学家”、“老师”、“医生”、“律师”或是“作家”,至少他们都有自己的答案,而他从接触那个问题的那天开始,就一直在思考那个问题,但是更多的时候只是迷茫。
在上大学之前,他知道好好学习,考个高分再说。上了大学后,他也像开复老师说的那样--积极尝试,多方面尝试。比如,他担任过学校老乡会的会长、社团的团长、班长,还参加了很多体育活动,对于这些,他都比较感兴趣,只是不那么特别感兴趣。按理来说,他接触的方面很多。可是,直至今日他依然感到迷茫,不停地问自己:“我的兴趣及优势在哪里呢?”
其实这位学生遇到的问题,很多年轻人都遇到过,他们有广泛的兴趣,乐于接触和尝试不同的领域,尽可能让自己的视野得到开拓,但是他们却忽视了坚持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虽然兴趣广泛,但是基本上都是浅尝辄止,略知皮毛,这样当然难以使兴趣变成特长,也就难以变成竞争优势。
李开复认为,年轻的大学生应该注意寻找与自己职业有关的兴趣,然后重点培养,坚持不懈地“钻进去”,尽可能做到精通这一方面,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兴趣变成特长,在竞争中成为一个“杀手锏”。显然,这个时候的兴趣不再是单纯的兴趣了,它已经在无形之中变成了人们常说的“天赋”。
与之相反,他不赞同年轻人不停地改变兴趣。他曾建议年轻人要多方面尝试,去发掘自己的兴趣,但是他也强调过,在发掘多个兴趣后,应该有侧重地培养某个或某几个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将兴趣变成特长,拥有了专长,成功才会变得容易许多。
中国有句古话:“纵有良田万顷,不如一技在身。”可是一技之长从何而来呢?那是需要不断培养出来的。当你发掘出自己最出色的兴趣后,要做的就是坚持你的兴趣,发挥、提高你的兴趣,唯有如此,你的兴趣才会变成专长,才会成为你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