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诚可贵,志向价更高
相比之下,兴趣固然关键,但志向更为重要。
--李开复语录
在李开复写给中国学生的信里,有这么一句话:“人生的路很长,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兴趣爱好。在追寻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寻自己终身不变的志向。”他还举例说,有一本书的作者曾访问了几百个成功者,问他们:“哪些是你们今天已经懂得,但是在年轻时候却留下了遗憾的事情?”在接受访问的成功者中,回答最多的一种是:“希望在年轻时就有前辈告诉我、鼓励我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和志向。”
可见,理想和志向对人生的意义。李开复认为,相比之下,兴趣固然关键,但志向更为重要。例如,他的志向是“使影响力最大化”,多年以来,他的兴趣爱好有很多,比如语音识别、对弈软件、多媒体、研究到开发的转换、管理学、满足用户的需求、演讲和写作、帮助中国学生,等等。他说兴趣可以改变,但他的志向是始终不渝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普吕多姆的成功历程,与李开复所说的话相得益彰。
小时候,普吕多姆出生于法国,初中的时候他爱动脑筋,聪明勤奋,在自己的各科成绩中,数理成绩特别优秀。
毕业的时候,家人和老师都极力劝说他根据自己的特长报考巴黎工业专科学校机械系。但是,上了工科之后,普吕多姆对文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一次学校组织的蒸汽机的设计考试课上,他没有设计蒸汽机,而是写了一整页的诗歌。
后来,他拿到了工科学士的学位。在家人和老师都希望他能在前途无量的工业领域施展才华时,他却发现自己更感兴趣的是诗歌创作。于是他放弃了自己的专业,潜心创作,并树立了高远的文学志向。虽然,从事诗歌创作经常住在简陋的公寓楼里,虽然他常常因为稿费微薄而挨饿,但是他有长远的眼光,相信未来会一片光明,因此他始终没有放弃,一旦捕捉到灵感,便随手写在任何可以写的地方上:壁纸,纸片,书……到处是他涂抹的痕迹。
1901年,世界文坛最引人注目的盛事---首届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最终普吕多姆一举夺魁,成为全世界首位获此殊荣的作家。
如果普吕多姆没有远大的志向,即使他对诗歌创作充满兴趣,也难以忍受那种枯燥的、挨饿的生活。现实中,有兴趣者颇多,但是能够同时有远大志向的人却不多,很多年轻人在追求自己兴趣的时候遇到了困难,便会“改行”,他们的理由是:“人活着要吃饭,要现实一点。”于是为了现实生活,他们放弃了兴趣。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为了追求兴趣应该忍受挨饿。而是说,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追求兴趣的积极性很容易受到现实困难的打击,直至慢慢放弃了兴趣。所以说,绝对不能没有远大志向。反观那些有远大志向,兴趣却不足的人,他们有坚定的信念,有不屈的斗志,能够坚持不懈,最终成功的人还不少。
在给大学生作演讲的时候,李开复建议大家:“不必把某种兴趣当做自己最后的目标,也不必把任何一种兴趣的发展道路完全切断,在志向的指引下,不同的兴趣完全可以平行发展,实在必要时再作出最佳的抉择。”他说人生志向就像罗盘,兴趣就像风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让你驶向理想的港湾。
从李开复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志向是人生的大方向,兴趣是促使生命之舟驶向理想彼岸的舵手,是前进的动力。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是把自己局限于兴趣中,就有可能偏离人生理想。
只有志向,却没有发挥兴趣的人,会在奋斗的过程中屡屡受挫,在受挫后自信心和积极性慢慢丧失,最后不得不无奈地放弃;只做感兴趣的事,却没有志向的人,也无法取得大的成就。因此,我们既要树立远大志向,也要在兴趣的指引下前进。
既不能只有志向,而找不到与实现志向相关的兴趣,也不能只有兴趣,而没有高远的志向。志向是船,兴趣是桨,有桨的船才能驶向远方;志向是舵,兴趣是帆,有帆的船才有前进的动力。志向的树立离不开与之相关的兴趣,兴趣的发挥也不能缺少志向的激励,否则兴趣很容易被现实的困难消磨掉,最终也可能难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