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思考再请教,问比答更重要
要善于接受不同的思想和意见,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缺陷,善于从各种不同的思潮中汲取力量,善于融会中西方文化的精华,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
--李开复语录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说:“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学校里学习一般是学生学'答',学习如何解答别人已解决了的问题。”正如他所言,不少学生在学习中不善于发现问题,不善于提问题。老师越教,他们问题越少,问题越少,他们越提不出问题,没了问题,也就没有主动思考的意识。
在学习中,只有不断思考、学会提问,才能获得真知灼见。没有独立思考是学不好知识的,但只有思考,不善于提问,也是难以将知识充分钻研透彻的。思考可以让你把知识理解得更深刻,使你所学的东西更扎实,提问可以使你学会思考,使你的大脑变灵活。
提问是在表达不解和疑惑,是一种观点的表达,比如,当我们问别人“为什么……”时,其实是对他所说的不信服,这就是我们的观点和态度,这远比他直接告诉我们答案(解惑)重要。因为问是一把钥匙,是思考的中介,是深入钻研的体现。当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应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请教他人,但最好不要在得知答案后就满足,而要共同探讨,以求开拓思路。
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都说,那些经常在学习中问问题的学生,他们的能力要优于那些不爱问问题的学生。平时,他们接受和领悟知识比较慢,但在考试中取得的成绩却非常好。反之,那些平时看起来什么都懂的学生,到了考试的时候就发愣了,考不出很好的成绩。由此可见,学会提问很重要,比直接得知答案重要得多。
年轻人都爱面子,经常不懂装懂,他们不爱发问的原因可能是害怕老师或同学笑话他所提的问题太肤浅。可是学而不问,不是真正的学习。想要做到大胆发问,就要学会“厚脸皮”,就算问题再肤浅,只要是能帮我们解释答案的人,我们都可以问。
哈佛教授庄小威说过:“没有一个问题是笨问题。”相反,在学术上,有很多重要的发现都是由几个浅之又浅的问题问出来的。有些进行高深研究的学者之所以教书,是因为他们能从年轻学生提出的浅问题中找到研究的线索。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分清楚“知”与“不知”,就需要做三个步骤的准备。
(1)是什么(What)
这类问题指向事实。如果是这类问题,我们就很容易清楚自己“知”还是“不知”,因而可免却混淆。
(2)怎么样(How)
这类问题属于方法类问题。问这类问题时,目的是获知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为什么(Why)
这类问的是理论问题。在问这类问题的时候,要尽量加上自己的理解。换言之,要问得尖锐一点。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来发问,很容易引发你积极思考。纵然一时间没有找到答案,你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因为在做这三个步骤的准备时,你已经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发问,当然会有利于训练你的思维能力和理解力。
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发问都要力求避免两种错误:第一,不经过自己的思考,盲目发问;第二,发问的时候,只满足于得知答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是说只知道“是什么”和“怎么样”,而不知道“为什么”。因此,在发问之前,要进行一番独立的思考,把问题分类,做好发问前的准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才更容易促使你的疑惑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