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孙宪超目前是一家大型出版公司的小编辑,这已经是刚刚大学毕业一年出头的他所经历的第二份?作了。前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喜欢创意的他毕业之后就把策划类工作作为了自己的求职方向,所以找工作时非常有针对性,最后选择了这家广告公司。入职之初,孙宪超就把自己的职场目标设定成为一名广告策划。为了这个目标孙宪超不介意从低层做起,因为业内有好多牛B策划都是文案出身,孙宪超相信只要自己坚持创意,就一定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但是他忘了各行各业都需要有自己的专业技能,而这些技能无疑是中文系毕业的孙宪超的短板,也是制约他向目标发展的硬伤。
孙宪超在广告公司依然坚持着点子创造奇迹的观念,从来都不考虑要成为一名广告策划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过就算孙宪超知道了这些,他也懒得去为自己的目标重新进修这么多的专业知识,与这种既费钱又费时间的“深造”比起来,还是自己的创意来得实惠一些。
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显然不能帮助孙宪超达成目标,因为对于广告策划来说,除了空想,孙宪超无一技傍身。但是孙宪超并不接受这个现实,为了尽快崭露头角,平常在工作中总仗着自己还算灵活的头脑为策划们出谋划策,说到得意之处免不了当众对这些策划的选题指指点点。孙宪超这样做虽然多少能为自己的上司排点忧解点难,但是更多的会让这些策划们感觉这个孩子不踏实,总想着越权,而且做文案还稍显业余的菜鸟还经常挑战他们这些科班出身的“权威”,有的时候在创意上确实会有那么灵光一现,不过这反而会让这些策划们更加没有安全感:“一个公司总共就这么几个策划的位子,你小子刚来就想着往上爬,视我们这些老策划们的饭碗为何物啊?”
在办公室里“活蹦乱跳”的孙宪超逐渐地成为了众多同事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原因就在于他的这种高调作风,太以自我为中心,让自己的目标赤裸裸地暴露在同事们的面前,让别人产生危机感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危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众矢之的。孙宪超的第一份工作就这样在同事的排挤与上司们的提防中草草收场。
失业后的孙宪超总结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不是自己能力不行,主要还是自己不会在办公室里为人处世,太招摇过市,以至于激起民愤。冷静下来的孙宪超感觉到有必要重新规划一下自己的职业方向和职场观,因为连他自己也发现之前的那个广告策划对他来说有点不靠谱。结合了自己的专业和特点,孙宪超认为自己应该去文学领域发展,那里可能会有更多的选题等着自己去挖掘。而对于从低到高的发展顺序,他还是深谙其道的。所以就有了现在的HW图书出版公司的小编辑——孙宪超。
HW图书出版公司是一家规模不小的出版公司,主要的职能部门有三个,分别是发行部、策划部和编辑部。孙宪超就是编辑部里的一名成员,他的顶头上司是第一组组长李薇薇。聂常光则是他们的大领导,负责整个编辑部工作,大家都叫他聂主任,此人三十出头就当上了编辑部主任,正值有资本又拼劲十足的年岁,所以HW的编辑部被他带得是虎虎生威,朝气十足。
由于专业对口,在图书创作这个领域里孙宪超也算得上是大半个科班出身了,刚来的第一个月就完成了一份准B类稿子(还没发行,业内领导估测),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在试用期的第二个月就提前转?正。有了上一次教训的孙宪超虽然有点得意,但并没有忘形。依然像试用期那样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地遵照上司和老板的吩咐完成任务,如果非要说转正之后与之前有什么不同之处的话,那就是多了一份安稳的责任心和在心底那份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由于孙宪超的低调与勤奋,自然而然地赢得了同事们的尊重与好感。
在HW新进的这批编辑中,除了孙宪超外,还有一个人的表现也比较突出,同样是中文系文学类专业毕业的他在作品质量上丝毫不逊于孙宪超,而且进度方面还略胜一筹。只不过此人在业绩上表现突出的同时,就像孙宪超在上一个公司那六,在为人处世方面也要处处拔尖,丝毫不允许别人抢了自己的风头,而且还有点恃才傲物。凭着自己的那点才学,完全不把前辈们的叮嘱当回事,还经常对同事们的作品评头论足,看那架势,还真把自己当成大文豪了。这个人就叫刘宇飞。
刘宇飞虽然为人张扬,但凭着出色的写作能力与孙宪超一样成为了惜才如命的编辑部主任聂常光眼中的明日之星。为了培养这两个新人,聂主任经常把他俩单独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开小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