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日三十年
●1980年 新华通讯社主办的时事新闻综合性期刊《瞭望》
在北京创刊
●1981年 中国作家协会决定成立茅盾文学奖金委员会,由
巴金任主任委员
●1990年 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交稿,5月21
日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
●1990年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发表
●1994年 中国实现与Internet(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
●1999年 中国第一家经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公司——中
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在北京成立
互 联 网
中国互联网:越过长城 通向世界
1995年10月31日,距离中国第一次接入国际互联网,已过去一年六个月零十一天。
这一天,从美国回国创业的张朝阳,坐在经济舱里在飞机开始滑行的那一刹那,最后望了一眼这个让自己梦想破灭的地方,对自己说了声“生日快乐”,闭上了眼睛。
那时互联网才刚从实验室走向社会,“别说在中国了,在美国几乎都没有同行”,张朝阳说,和他同一批出国的学生,毕业之后都选择留在美国去华尔街或者微软、IBM、苹果这样的公司,“可我却只想回中国做互联网,但其实我自己也没想得太清楚究竟应该怎么做,只是认为这么神奇的东西,未来肯定充满无限可能。”13年后的2008年,此时,全中国已经有2.1亿人成为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承认的“网民”;整个互联网产业每年创造的营收高达百亿美元,几乎每一年都会有一批新的亿万富翁在这个行业里诞生。
互联网:源自实验室的新奇和激动
就在张朝阳回国前一年,1994年4月,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胡启恒院士代表中方赴美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提出连入国际互联网的要求。
4月20日,NCFC工程(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主干网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国际互联网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中国也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第77个真正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的国家。
“1994年的时候,家用电脑、微机都还只是种概念。”胡启恒10年后在北京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总部说,“没有人想到互联网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对普通家庭来说,那时候你说互联网是奢侈品可能都是夸张的,因为家用电脑都还是种奢侈品。互联网甚至更多还只是在实验室里的东西,“那不是八抬大轿抬到中国来的,是科学家们从羊肠小道上走出来的”。然而,在中国,第一个走上这条羊肠小道的人叫做钱天白。
1987年9月20日,时任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的钱天白从中国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成为中国第一个“互联网用户”。
1990年11月28日,钱天白代表中国正式在SRI-NIC (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s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并且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从此中国的网络有了自己的身份标识。由于当时中国尚未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中国CN顶级域名服务器暂时建在了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
花花公子:打开的第一个网站
回国后,张朝阳成了“美国ISI公司驻中国首席代表”。
当时,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依然只有一个出口,就是那条64K专线。要想接入,只能到北京电报局去申请单独的账号,通过拨号连接,才能把自己的数据库连接到国际互联网上,“申请的时候不知道要多久,但也只有等”。
张朝阳回忆,1995年11月的一个周末,北京万泉庄园他的办公室,一个“特小特黑的空间”,七八个年轻人围绕在张朝阳的电脑前耐心地等待着来自“https://www.playboy.com”的反应。他们当中有一部分是张朝阳在清华大学的同学,还有张朝阳新招的两个员工。围观者中包括何劲梅等好几位后来成为了中国商用互联网的先驱者。
张朝阳说:“为什么第一个打开花花公子的网站?其实就只是想让周围的朋友感受一下互联网的神奇。”花花公子的首页也成为他们人生中第一次浏览互联网的记忆——他们充分地感受到了和张朝阳一样的震撼和激动,但同样也并不明白这张网究竟有多么巨大的颠覆意义。
转型:从“修路”到“开运输公司”
半年后,张朝阳在国家科委对面的一家饺子馆见到了瀛海威信息通信公司总裁张树新。
张树新问张朝阳“是做什么的”,张朝阳说:“把一些信息整合起来放到网上”,张树新“哦”了一声应道,就是做网页吧。
“那时候上网非常麻烦”,张朝阳回忆,当时张树新因此才开始想要去做接入,想自己建一张网。这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回过头来看,张树新要做的事情其实应该是电信运营商去做的,是基础建设,并不是互联网。
当时,张朝阳一直也在怀疑这条路到底能不能走通。“一直到1996年底,终于决定先不管那么多,张树新要做的事情我没有那么多钱,做不起来,只能先建个网站再说。”“现在大家概念里的互联网其实和最早的时候有非常本质的区别”,张朝阳今天看来,拿信息高速公路来打比方的话,最早跟互联网发生关系的科学家们做的事情实际上就像是修路,而后来的商用互联网和所谓的互联网产业,实际上是在高速公路上运营的运输公司。
在张朝阳为ISI公司服务的整个1996年,他能做的事情都只是拨号到北京电报局的网络上,然后再通过拨号上传到纽约的服务器。“那时候我意识到ISI那条路是条死路,互联网必须走开放平台的方向”,于是张朝阳创办了爱特信(搜狐的前身),第一台服务器是1万多块钱攒的,打了个“面的”搬到了北京电报局。
尼葛洛庞帝访华:互联网全民启蒙
1997年,《数字化生存》作者、互联网教父尼葛洛庞帝第一次访华,这在后来被视为中国互联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启蒙运动。
尼葛洛庞帝访华对政府对企业都造成了很大的刺激。一夜之间,互联网开始从少数人的梦想变成了普通人的兴奋点。张树新在1997年花了很多钱,实际上把整个社会对于互联网的热情调动起来了。
此后,北京电信的网络开始发展起来,瀛海威全国大网也正式开通,3个月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8个城市开通。随后的半年内,瀛海威花费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进行疯狂的市场营销活动,并成功地把“中国人距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前方1.5公里”的大广告牌树在联想桥旁边,让所有北京人都为之震动。
由于依然找不到盈利模式,张朝阳的爱特信在整个1997年的主营业务都只是“帮企业做网页”,然后放到ISI的网站上。
1998年2月25日,张朝阳花8万元人民币在中国大饭店地下一层开了第一个发布会——宣布推出搜狐网站,并把商业模式锁定在网络广告上。那时张朝阳刚拿到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的第一个网络广告,价值9000美元,做广告的是牛栏山酒厂。
1998年是中国互联网大举兴起的一年,从这一年开始,中国互联网走入门户时代。同时,中国互联网用户首次突破一百万大关,达到106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