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精英:互联网塑造一个全新的阶层
2004年,中国最早的互联网企业之一瀛海威公司的创建人张树新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说:“我10年前关于网络的预言,现在几乎全都实现了。”她说,她17岁的女儿和电脑、互联网有着让人难以理解的亲密程度和适应力。“这个孩子的思维正在互联网化”,她有些喜忧参半,女儿所有的业余时间几乎都在网上画画,电脑正在成为她身体的一个延伸。
的确,包括互联网在内的IT技术正在改变着现实生活,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精神状态,张树新说,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虚拟空间。
“也许,有一天,真的会产生这样的困惑:到底哪一个世界才是真实的?就像电影《骇客帝国》所展现的一样。”互联网还塑造了一个全新的“IT精英阶层”,陈天桥、丁磊、张朝阳……他们也在改变着中国人的财富观念和对商业本身的理解。他们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型,甚至全新的生存方式,“比如,出现了在互联网上依靠卖游戏虚拟装备为生的人。”尽管如此,在张树新看来,这些中国新“IT精英”们还称不上是“IT企业家”,“在中国的IT行业,我们没有原创的技术,也没有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我们真正缺少的是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这些真正创造新世界的人。”2007年12月,张树新在一篇博客中提到:“在互联网之前,中国有哪一个行业做到了与全球同步?”如今,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财富积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就连资本获得和资金循环的方式都做到了与全球同步。而后者,给中国商业社会带来的冲击远远大过其他。
今天,在全球证券交易市场公开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达到20家;整个互联网产业每年创造的营收高达百亿美元,几乎每一年都会有一批新的亿万富翁在这个行业里诞生。
□ 彭 梧
■ 新观察
互联网成为推进社会
演进的沙盘
当中国从20世纪的90年代初期,进入市场经济的体制建设、重新逐步融入世界时,一个方向性的迷惑和破题几乎同时呈现在国人面前:我们距离世界有多远?经济概念从来都是实物性质的产量,只是在冷战结束后加速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使人们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的方程是:信息内容和远距离传输的相加,应该说是源于法国人的想象,被称之为telematique。
最早尝试互联网的人几乎都在展望这一技术发明的无限魅力,不论是张朝阳向人们展示花花公子的网页的广告效果,还是张树新引领信息高速公路的巾帼气概。
1994年,被人认为是中国进入互联网的元年,也就是在这一年,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成为中国施政纲领的重要题材。
人们终于认识到,随着新信息传播技术的问世和普及,信息资源的开发程度将有助于不断缩小信息成本,从而推进社会关系横向发展,无数因为信息传播而获得生产自由的劳动者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组合。
经历改革开放伟大变革的同时,人们终于体会到网上的世界不仅仅是一个游戏,而是有可能成为推进未来社会演进的沙盘。而在资本的反复耕耘下,虚拟传播的经济效益至少在媒体领域里已经升起了风帆。
改革的年代,开放的世界,一个虚拟的网络社会,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魔力?
第一,它为社会主体自我认同的延伸提供支撑,从来没有如此丰富多彩的传播模式和传播文本在社会中弥散。正是借助于互联网,人的个性和魅力的释放成为真正的可能。
第二,互联网使社会主体的权利关系成为一种有张力和弹性的过程,这种社会权利关系的疏导使社会矛盾(分化、差异和冲突)成为协商或讨论的对象。
但同时,人们也对互联网的权利性质产生越来越多的质疑,比如说,互联网时代面对的受众是碎片化的,为争取受众市场,新的传播模式可能越来越着眼于传播模式的商业性和消费性。
又比如说,新信息传播技术提供的信息界面,是否在全面推进娱乐的同时,孕育着新的社会风险和道德毒素,类似的问题在发达国家至少讨论过近20年而并无一致的结论。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技术的“一日千里”,麦克卢汉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乌托邦”预言愈加真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
在这个靠网络联接的“村”里,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受众更易于成为互联网传播空间的诱惑对象,因为在时空在线组合的情境下,本土化和全球化同时呈现。
如果我们是乐观主义者,我们看到无数的把关人在推进信息多轴心的涌现,公众在不断逼近精英并挑战精英。如果我们并不太那么乐观,我们往往会评估技术运用的社会成本,政治和经济权力的现实结构面对支付这个成本的态度和能力,才是定义“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的真正裁判。
□ 陈卫星
■ 温故知新
“商标”争夺名企“网”上
无名
本报讯 前不久,北京一家网络公司接受青岛一家著名企业集团委托,为其在Internet国际互联网上建立该集团自己的网络系统。当这家网络公司为此进行检索时意外发现:该集团具有产品商标和企业标识物作用的网络域名已被他人在国际互联网上抢先注册。
几乎与此同时,香港一家小公司找到北京亚都科技股份公司,前者主动表示:要将其抢先注册的“亚都”域名交付给亚都公司使用,但条件是亚都公司为此要向其支付租金每年1.5万美元,而亚都公司倘若事先在国际互联网上注册了自己的域名,所需支付的正当费用仅为人民币3000元。
网络域名是国际互联网上一个企业或机构的名字和网络地址。企业只有通过注册域名,才能在国际互联网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全球范围内,一旦一个域名被注册,其他机构都无权再注册相同的域名。
北京创联通信网络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国际互联网上进行检索,据不完全统计,被抢注的中国著名企业品牌域名已多达400多个,像长虹、海尔、全聚德、中华、红塔山、五粮液、青岛啤酒、娃哈哈、健力宝、海信等都名列其中。创联公司总经理张向宁介绍:在中央电视台做过广告的所有企业中,仅有5家企业的域名在国际互联网上未被抢注。
摘编自
1997年1月16日第10版
原题:《“商标”争夺风云再起 知名企业“网”上无名 企业域名被抢注令人忧》
■ 那时流行
笔 友
流行时间:20世纪90年代
流行指数:★★★★☆
笔友在我国大流行大约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当时很多杂志都有“交笔友”这一栏,许多人也都有过一段笔友的经历,以书信往来的方式交流,理由大多是练习书法,练写文章,或者交流学习生活,增长见识。
如今信息时代流行网友,再谈笔友似乎跟不上潮流。不过,年过而立的人们或许都还依稀记得,那个时候早恋不流行,而是写信交笔友,最朦胧的感觉都流露在信封里,这也让很多人留下了美好的青春回忆。
“如果信笺,是蓝色而浅,那就有一只青鸟,从你楼上,飞来人间”(余光中《梅雨笺》),那个写信的时代,就像那时的诗歌、文学一样,唯美、自然,少了一些世俗的功利心。
现在,还会有很多人怀念笔友,也许正是怀念笔友那个年代的质朴与纯真,怀念那份热情与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