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月24日(2)

日志中国(第2卷) 作者:新京报社


浮华过后

随着禹作敏时代的结束,大邱庄也发生了变化。

“最萧条时,工厂里一片寂静,几乎看不到人。”一位现任大邱庄镇的官员回忆。不少投资者撤资,四大集团有三家的经理处于半退休状态,企业效益不断下降。1997年起,大邱庄经济下滑,甚至一度跌入低谷。

“事实上,从1994年到1997年,大邱庄的经济还是持续增长的。”杨明隽说,大邱庄1997年经济滑坡,一方面是因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银行和投资单位大量抽回投资。另一方面,计划经济的弊端在这时完全显现:禹作敏时期集体包袱沉重,村民从吃住到医疗、教育全免费的14项福利,换来的是资源使用无度,长流水、长明灯随处可见,有户人家一个月电话费竟达4万元,“企业拿钱办社会,一个集团一年投入就要一两千万。谁能受得了?所以,改制势在必行。”杨明隽介绍,实行产权改革后的大邱庄,实现了持续发展,2007年,大邱庄实现税收3亿元,2010年有望实现税收10亿元。

至今日,街上飞驰的名车和街边成排的别墅,宣告着大邱庄依然富有。

而禹作敏,成为一个“敏感而复杂”的符号,很多大邱庄人都不愿对外人谈论他。

禹作敏的大哥、89岁的禹作哲说,禹作敏的子女目前都不在大邱庄生活,大儿子禹绍国在塘沽,二儿子禹绍政出狱后在天津开了一个饭馆,三个女儿也都在静海县或天津市生活。

禹作敏曾经的家,一栋三层小楼,现在已变成了“鸿运旅馆”。

“每晚都客满,有人就是冲着禹作敏来住的。”店主顾先生说,“禹作敏曾经住所”的名号,让旅店生意兴隆。

大邱庄曾经的标志性建筑“九龙壁”,依然矗立在“香港街”南端。九龙壁背面,刻的是禹作敏1990年书写的《大邱庄变迁记》:“昔日两个穷根:土地盐碱、文化落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辈谨记,后辈谨记。”    □ 李天宇 张 欣 施燕燕

■ 新观察

禹作敏悲剧的启示

大邱庄的历史价值被明显低估了,它是一个解析政治和经济纠葛的典型案例,是一个改革后中国乡村发展的缩影。它最初以家长制(准确地说是极权制)模式快速发展经济,成为全国第一个亿元村,随后由于“家长”出事而衰落;经过改制,又重新启动,目前仍然充满活力,发展良好。

这个“家长”就是一代人耳熟能详的风云人物禹作敏,一个中国3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不容忽略的代表符号。他是一个改革者,当全国还处在计划经济时代,他就率领大邱庄转变观念,“挖社会主义的墙脚”,搞起了集体工业,迅速致富。他同时又是一个专制者,牢牢控制全村一切权力,拒绝民主和法治,任人唯亲,甚至私设刑堂,终于犯罪,身陷囹圄,死在狱中,铸成一段悲剧。

现在大邱庄的官员,都力赞改制的好处,称禹作敏时代产权不明,包袱过重,依赖银行贷款,如果不改制,肯定走不到今天。但是也有人怀念禹作敏时代,认为假如他没有出事,那么村民的福利会更好,社会治安会更好。毕竟,现成的例子,还有南街村和华西村。

这个假设要成立,只能把禹作敏出事当作一桩偶然事件。当年法院宣判他的罪刑,是窝藏罪、妨碍公务罪、行贿罪、非法拘禁罪和非法管制罪。

有人认为,他错在组织武装对抗武警,国法难容。

但是,如果你从普通百姓立场看,一个专制者必然侵犯和剥夺公民的政治权利。

禹作敏曾说,“我用的人,群众选出来的一个也没有”,“村里所有承包单位的承包人都由我任命,工资奖金都由我定”,“(大邱庄)这几十亿资产是我的也可以说”。由此可见,在他的管辖之下,民众没有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也没有拥有和处置自己创造的财富的权利。

此情此状之中,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国家法律对这些侵犯和剥夺视而不见,要么专权者的出事不可避免。

政治和经济从来都是一对孪生兄弟,世界上并不存在只有经济往前走而政治原地踏步甚至后退的事情。禹作敏要保持他的那种经济模式,就只能采用相应的治理模式。

我并不认为,假如还是禹作敏时代,大邱庄就一定已破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村民的政治权利仍然得不到保障。那么经济权利如何呢?被施舍的福利,不是真正的福利,是村民服从管制换来的一点回报。一旦冒犯权威,这些“福利”就会受到威胁。

人的生存目标并非有吃有穿有住治安好就可以了,人应该有拥有自己的财产、把握自己的命运的自由和权利。

从公民权利出发,禹作敏所犯的罪,几乎所有专制者都会犯。中国乡村的“强人政治”依然是个危险的东西。

□ 老 卡

■ 温故知新

大邱庄十年六个大变化

天津解放40年了。在这40年中,我们大邱庄的历史截然分成两段:前30年和后10年。前30年寻富不能富,后10年,求富真致富,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大变化。简单说来,有六个方面:

第一,经济有了巨大发展。工农业总产值前30年累计1250万元,而1987年达2亿元,1988年超过4亿元,比前30年增加30多倍。

第二,工业形成了企业集团,农业形成了规模经营。现有4个工业公司,150多个工厂。三个公司产值上亿元,一个产值8000万元。

第三,文教事业大发展。全村投资200多万元新建了幼儿园、中小学。

第四,人民生活大提高。现在普遍达到小康水平,吃穿住用花都很好,各户存款达千万元,原来的光棍都找上了对象。

第五,穷村成了新城镇。现在,有四合院的大瓦房,有高层单元式的楼房和小别墅,人均住房面积26平方米。

第六,人的素质大提高。种田人干工业、干商业,搞商品经济,庄稼汉成了企业家。我们村当经理的有10人,当厂长的有100多人。

摘编自

1989年1月13日第5版

《十年改革十年巨变》(作者禹作敏)

■ 那时流行

比 基 尼

流行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

流行指数:★★★☆☆

1946年,美国在太平洋的比基尼岛试爆原子弹,全球震惊。原子弹引爆数日后,“世界上最小的泳装”被设计出来,成为引爆世界的另一枚原子弹。这款泳衣被命名为“比基尼”。

之后的10几年里,比基尼并未走红,许多国家都抵制它。1952年比基尼被引进澳大利亚时,海滩巡查看到穿着比基尼的女模特,惊呼:“太短了!”并将女模特押离。到20世纪60年代,比基尼才开始全球流行。

40年后,1986年4月,我国在深圳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健美比赛。按国际健美联合会的规则要求,这一年,健美赛与国际接轨,女运动员穿上了“比基尼”。这是“比基尼”在中国首次亮相,引来全球媒体的关注。比基尼的“暴露性”,当时遭到口诛笔伐,也引来关注热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