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孙丑 上(3)

圣王之道《孟子》 作者:张加才


【原文】

[3.2-1]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

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①。”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②。”

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③。”

曰:“不动心有道乎?”

曰:“有。北宫黝④之养勇也,不肤挠⑤,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⑥ ,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⑦;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⑧,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⑨,北宫黝似子夏⑩。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

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注释】

① 动心:指思想动摇。

② 孟贲(bēn):传说中的古代勇士。

③ 告子:名不害,与孟子同时而年长。 

④ 北宫黝(yǒu):人名,事迹不可考。

⑤ 挠(náo):扰乱,阻止。

⑥ 褐(hè)宽博:穿宽大粗布衣服的人,指地位低的人。褐,粗布衣;宽博,宽大的衣服。

⑦ 严:畏惧。

⑧ 会:交战。

⑨ 曾子:即曾参,孔子的学生。

⑩ 子夏:姓卜名商,孔子的学生。

  守约:抓住要领。守:保持;约:要领。

  子襄:曾子的学生。

  夫子:指孔子。

  缩:直。

  惴:恐惧。

  暴:损害,糟蹋。

  次:至,及。

【译文】

公孙丑问道:“先生您假如做了齐国的卿相,能够推行自己的主张,那么即使因此成就了霸业或者王业,也不奇怪。要是像这样,您会动心吗 ”

孟子说:“不会。我过了四十岁就不会动心了。”

公孙丑说:“要是这样,那先生远远超过孟贲了。”

孟子说:“这不难,告子做到不动心比我还早。”

公孙丑说:“不动心有门径吗?”

孟子说:“有的。北宫黝是这样培养勇气的:肌肤被刺不阻止,眼睛挨戳不逃避;把受到一点点挫折,看得像在大庭广众之下被鞭打一样;既不受卑贱者的羞辱,也不受大国之君的侮辱;把刺杀大国之君,看得像刺杀卑贱者一样;不畏惧诸侯;听到辱骂之声一定回击。孟施舍培养勇气的方法,用他的话说,就是:‘把战胜不了的看得像可以战胜的一样。先估量敌人的实力才前进,考虑打得赢才交战,这是敌军多了就害怕的人。我孟施舍哪能战无不胜呢,只是做得到无所畏惧而已。’孟施舍的风格像曾子,北宫黝的风格像子夏。这两个人的勇气,难说谁比谁强,但是孟施舍抓住了要领。从前曾子对子襄说:‘你喜欢勇敢吗?我曾经听孔子谈论过大勇:反省自己觉得理亏,那么即使面对卑贱的人,我也不去恐吓他;反省自己认为理直,即使面对成千上万人,我也敢于前往。’看来,孟施舍保持勇气的方法,又不如曾子精要。”

公孙丑说:“请问:先生的不动心和告子的不动心,可以讲给我听吗?”

孟子说:“告子说过:‘言语不能驾驭好,不要求助于内心;内心不能控制好,不要求助于意气。’内心不能控制好,不要求助于意气,这是对的;言语不能驾驭好,不要求助于内心,却不对。心志是意气的统帅,意气充满身体。心志到哪里,意气就到哪里。所以说:‘要坚守自己的心志,不要滥用意气。’”

公孙丑说:“既然说‘心志到哪里,意气就到哪里’,又说‘要坚守自己的心志,不要滥用意气’,这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说:“心志专一,就能调动意气;意气专一,也会带动心志。譬如跌倒和奔跑,这是意气所动,但也反过来扰动心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