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大家都特喜欢加班,觉得“忙”是一种境界,是被认可、被需要的表现。还要学着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对着亲朋好友的电话提高分贝:真倒霉,又让我出差!——这话听着像在抱怨,其实背后更多的是一种炫耀和自我满足:我很重要、非我不可。
当然,无论是初出茅庐的郭芙蓉还是更多的职场新人,在这样的自我证明过程中,的确可以迸发出巨大的潜力。
刚开始的时候,小郭频频亮出“排山倒海”的绝活儿,一招接一招,“排”得大家有所忌惮,不得不对她高看一眼;而在我身边,生产力最旺盛的永远是工龄小于等于两年的新人,白天撒出去满世界采访,晚上回来三五千字的文章倚马可待,而这种工作热情和劳动强度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日复一日地持续下去。
那个时候就怕别人说自己不行,要是谁胆敢流露出哪怕一个眼神的怠慢,自己就恨不得冲上去跟人家玩命,担心技不如人,担心被人看不起。在这个阶段,我们的自我价值感,是建立在他人评价基础上的——别人夸奖两句,我们马上就会觉得被接纳被肯定;别人批评两句,或者仅仅是婉转地提些建议,我们则很可能信心受挫,进而否定自己,之后再激发出无穷斗志,准备跟人家死磕到底,累吐血了也要证明给他看。
还有传说中那些“过劳模”的故事。我想,所谓的工作压力,除了“资本家剥削”的无奈之外,更多的还是源于内心那股不服输的劲头,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还要做得更好。
生活中,正是由于这一次次的证明,我们获得了外界的肯定,逐渐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才有勇气坦然面对周围的一切。
至于工作本身是什么,其实一点儿也不重要。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会遇到职场“三年之痒”的原因。很少听说有谁在职场适应期就辞职的,大家刚开始光顾着自我证明了,直到某一天有了这分自信,静下心来想一想,却突然发现眼前这一切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