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更不曾期待的在等着我。就餐后,我们在他的书斋一边喝着苹果白兰地,一边聊着关于这座伟大建筑和它的缔造者的故事,甚至聊到了将这个设计任务交给勒·柯布西耶的当时的院长库蒂里耶(Couturier)神父。故事就延续到当时库蒂里耶神父希望勒·柯布西耶去参观的勒·托罗内修道院(Le Thoronet),利翁院长给我拿出了1957年出版的一本书。
这是一本名为《真实的建筑》的关于勒·托罗内修道院的图片集。库蒂里耶神父希望新建的修道院能保持原修道院的精神。勒·柯布西耶按照他的意愿参观了勒·托罗内修道院后,受到巨大触动,后来请巴黎的一位摄影师记录这个空间,并出版了此书。小心地翻阅着这本黑白照片集,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浓烈的光线和深邃的阴影再现了修道院的空间,充满着沉默的神秘气氛。书的序文源自柯布西耶:“这本书中的照片是关于真实的证言。”真实,是关于什么的真实呢?
看我爱不释手的样子,院长只能连说抱歉,不能将这本已经绝版的书送给我。但那一夜因此而引起的思绪,却使我无法入眠。回国后我向几位建筑师力荐勒·托罗内修道院,并在2001年终于首次如愿前往。
有个笑话,说修道院的派别和数量已经多得连神也搞不清了。虽说修道院的雏形源于3世纪的埃及,但修道会真正形成正式的体制是从意大利的修道士本笃(Benedict)建立起禁欲式教规开始的。随着修道院的势力变得越发强大,其管理却越来越松散,不少修道院已经陷入了奢糜。于是一些修道士为了寻找灵魂的真诚,在11世纪初,踊跃开展宗教改革运动,最终形成了以禁欲生活为基调的熙笃会(Citaux)。
彻底遵守本笃教旨的熙笃会的修道士们为了从物质、肉体和精神上获得自由,将体力劳动、勤奋读书、祈祷和赞颂作为每日的活动。为这样的修道士们修建修道院,其过程就如同在其中进行的冥想和观摩等灵性活动,也就是最能表现他们所追求的神的形象的事情。所以修道院建筑就是彻底体现修道士信念的小城市。
勒·托罗内修道院建于1176年,位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有着茂密橡树的溪谷水边。因建筑本身所体现的整体性,推断它是在同一时期内建成的,完美得几乎看不出任何扩建的痕迹。
主教堂的入口不在其正面的中间,而是通过一个朴素的旁门进入。放低身子走进来,为了适应突如其来的黑暗,我低头不语。我逐渐看清了这个被极其美丽的光线寂静地照亮着的空间,它的地面、墙壁、柱子和顶棚都是由石材所建。令人感动的光线时而掠过石材粗糙的表面,时而清晰地照亮角落的线脚,时而柔和地笼罩圆形顶棚,而无法言说的寂静笼罩着这一切。
石材的利用在这里非常俭朴,装饰也被极度消减,石材之间的接缝非常整齐而单纯。正所谓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
透过教堂的侧门,可以看到围绕中庭的回廊。光线透过拱券窗在石板地面形成的光影的排列,令人心动。修道士们定是围绕着这个庭院一圈又一次圈地徘徊,以洗去不堪的人生污垢。据说在此还举行濯足礼,想必他们一定是俯下身来,倾听石头述说的故事。
当进入与回廊连通的一个小房间,就会看见一束光线透过被精心雕琢的石头洒向室内,顿时感到那一束光已经穿透我辈俗人的内心深处。那一瞬间的感动令人无比赞叹,怎能不抱以感激之心呢?如同《圣经》中记录的,石头都在赞颂着这一切。
令我吃惊的是,长久以来对我来说如同教科书般的拉图雷特修道院的所有根源,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倾斜的通道、如同音乐般流动的节奏、绚烂的光线、还有那紧张感触和寂静。当得知那辉煌的创造来自勒·托罗内修道院的时候,我却更加喜欢勒·柯布西耶,因为我相信这个天才建筑师是出于对古典的敬意和对真实的谦逊,将勒·托罗内修道院用自己的建筑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创造了拉图雷特。他对此建筑写下这样的话语,作为那本书序言的结尾:
光和影衬出了这个建筑的寂静与强韧。无须再添加任何东西。在我们尚未成熟的混凝土时代的生活里,一同祝福并欢迎这一令人愉悦而激动的遭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