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哲理与思辨(1)

走近智慧:李燕杰智慧语录 作者:李燕杰


人生活在世上不过百年而已,多做一件好事,就等于延长了自己的生命;少做一件好事,就等于缩短了自己的生命。争分夺秒地工作、分秒必争地学习的人是有识之士。

书房里摆满了书,比铁柜里塞满了钱更为有益。钱是不可或缺的,而书更是不可缺少的。

对孩子说:人生无忧无虑,处处充满了幸福。这是在讲童话;

对青年说:人生无悲无戚,处处充满了欢乐。这是在讲笑话;

对老年人说:人生无苦无怨,处处充满了快慰。这是在讲神话;

哲人说:懂得了人生的坎坷,战胜了困难,才能换来快慰、欢乐、幸福。

人生最美好的,是在生前,用灵魂、心血、情感、声音、语言,去塑造一颗颗美好的心,而且让它在人民中延伸。

在你停止呼吸之后,还能用你所创造的一切为后人效力。

善与恶,美与丑,在不同的时代,虽然有着不尽相同的内容与标准,但是,要善不要恶,要美不要丑,趋善与向美是正常人的共性。

只要我们是出于善良的动机,没有任何自私的企图,只要我们实事求是,顺应客观规律,那就绝对不会永远是失败者。

沐浴在真理的阳光下,

沉浸在青年的海洋中,

吞吐自由欢乐的空气,

是我保持青春活力的秘诀。

“科学,应当感谢,它是理智的诗。

艺术,应当感谢,它是感情的诗。”

两者结合,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

人,都是具有社会性的。所以任何人,决不能忘记自己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卑微者不会永远卑微,

高贵者不会永远高贵。

在茫茫的黑夜中看不到光明,

但我决不丢弃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

奇迹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发生激烈矛盾冲突,在遇到重大灾乱当中实现的。

凡是有生命之光闪动的地方,就一定有诗。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

教育艺术家不仅要善于写诗,并且要善于绘画。要有声、有形、有色、有理。

声色并茂,形理相融。

教育艺术强调诗化的语言,在于强调教育语言之美及其寓意。

外在,是朦胧的;

内在,却是坚实的,寓意是深刻的。

坚实宜真,朦胧寓美,寓意应善。

朦胧美,是显与隐、露与藏、明与晦的对立统一。

如宋人彭汝砺《舟中见庐山》中所说:“翠色苍茫杳霭间,舟人指点见庐山。浮云作意深遮护,未许行人次第看。”

云中看山,必有山在;

雾中看花,必有花在;

云中看月,必有月在;

山中、花中、月中,必有寓意。

花不同,寄意也不同。梅之傲雪寄意无畏,菊之傲霜寄意坚韧。

月不同,圆月寄意团圆,半月寄意别思。

山不同,春山郁郁寄意兴旺,秋山萧瑟寄意艰冷。

从朦胧的山中、花中、月中使我们悟出人生与社会的哲理。

改革的时代,需要勇于革新的人;

伟大的时代,必然产生具有伟大创造力的人。

血管里流出的是血,

水管里流出的是水,

污水沟里流淌的只能是污水。

教育艺术工作者,应以自己的心血与真诚,反映现实中的美,改变现实中的丑。

我赞成这种思辨:

“天下无易境,天下多难境,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

“终身有乐处,终身有忧处,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艰难困苦,以及悲伤忧患。而我要告诉年轻人,要勇于迎接风波,善于战胜困难,摆脱困境。

告诉那些弱者,应当振奋起来,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要善于化消极为积极。

用希望代替失望,

用乐观代替悲观,

用积极代替消极,

用信心代替迟疑,

用奋进代替僵滞。

一个人善于从泥泞中举拔出来,战胜艰难,方可取胜。

用友谊代替仇恨,

用善良取代邪恶,

用平静取代激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