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市场的集中趋势加剧,为数不多的银行占有越来越大的交易份额。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银行业兼并趋势有增无减,每次参与调查的银行总数都在下降。以最近3次为例,1995年有2 417家,1998年有2 205家,到2001年只有1 945家银行参加,银行总数明显减少,但少数银行却垄断了75%的外汇交易。在美国,13家银行操办了75%的外汇交易,而1998年还有20家,1995年也有20家。在英国,17家银行占据交易额的75%,而1998年为24家,1995年约为20家。银行业的集中程度如表1-8所示。
表1-8 银行业的集中程度
单位:家
国 别 1992年 1995年 1998年 2001年
银行 入市银行 占75%份额 入市银行 占75%份额 入市银行 占75%份额
英国 352 313 20* 293 24 257 17
美国 180 130 20** 93 20 79 13
日本 330 345 24 356 19 342 17
新加坡 208 218 25 206 23 192 18
德国 81 80 10 57 9 33 5
瑞士 105 114 5 64 7 42 6
说明:* 占68%份额。
** 占70%份额。
资料来源:国际清算银行,Triennial Central Bank Survey of Foreign Exchange and Derivatives Market Activity in 2001,Basel,Switzerland,2002,3
外汇市场的集中趋势加剧,可从两个层次(批发与零售)来加以分析。批发市场指同业市场,零售市场则指客户市场。外汇市场的投资主体分五类:国际银行、银行客户、非银行做市商、外汇做市商和中央银行。随着外汇市场的扩大,大银行的利润也在扩大。根据银行的财务报表匡算,JP摩根银行每年的交易收入达10亿美元,而规模较小的银行也可以从中分得一杯羹,例如第一银行(Bank One)的外汇交易收入超过1亿美元。以下有关外汇市场的内容仅限美国的具体情况。
一、外汇做市商
作为一项标准金融服务,美国的许多商业银行代客户买卖外汇。起初,在柜台市场阶段,只有少数设在纽约及其他金融中心的大商业银行将外汇作为一项主要业务。它们为公司和其他客户服务,既是中间商,又是做市商。与此同时,美国大银行还与国内许多其他商业银行以代理行的身份进行外汇交易,也有部分自营业务。在推广外汇业务时,大银行发现它们之间的频繁交易利大于弊,后来便形成外汇同业市场。
当然,其他金融机构焉能熟视无睹,坐视大银行从中得利?在过去的25年里,一些投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纷纷仿效大银行跻身于外汇交易市场,并成为大商业银行的直接竞争对手。这些后来居上者既是外汇交易做市商,同时为不同的客户提供外汇服务。尽管这些大商业银行仍执外汇市场的牛耳,但不再处于垄断地位。外汇同业市场,更准确地说,应该称为“做市商同业市场”。
1998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纽约分行对93家主要外汇做市商作了调查,扣除双重计算因素外,外汇市场的传统产品日交易额为3 510亿美元,货币期权和互换的交易额为320亿美元。联邦储备银行对入选标准没有硬性规定,但入选的银行必须积极参与外汇交易,有一定的知名度,并有良好的融资渠道。入选的93家机构中,82家为商业银行,其余11家为投资银行或保险公司。大多数机构总部设在纽约,但也有一部分机构总部设在波士顿、芝加哥、旧金山和其他金融中心。许多机构在其他国家还设有分支机构。 入选的机构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瑞士等国的大银行在美国的支行或附属银行,这些银行专业从事本国货币交易。
93家机构中并非所有机构都成为一种或多种货币的做市商。做市商连续对一种或几种特定的货币报出买进价和卖出价,并随时为客户按报价成交。正常交易时,做市商愿意在一定范围内动用公司资本按报价完成买卖交易,并期望利用差价获利。因此,做市商必须非常谨慎地管理公司持仓量,并准确预见汇市的短期趋势和前景。做市商或多或少持续入市跟客户交易,用公司自有账户加以冲销。与其他金融市场一样,外汇做市商有助于市场运行:有利于提高市场的流通性,减少短期价格波动,提供有用的价格信息,平稳外汇交易业务,保持市场交易的连续性,便于及时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