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与学的过程不在于学生对教师多么礼貌,而在于师生之间能否互相尊重,共同追求真理与智慧。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二、教与学之间不在于掌握了多少知识点,而在于共同提出多少新问题,时时有求知渴望,时时提出为什么。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三、教与学的过程,师生之间不在于死记硬背了多少条文与公式,而在于创造出共同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
四、教与学的过程,不在于留了多少作业,而在于学生在与教师的共同探讨中,能否产生强烈的好奇与兴趣。形成好奇心、探求欲、创新欲,教学才能有实效。
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在于老师给学生"填鸭"多少,灌输多少,而在于师生之间在相互切磋中,不断地形成是与非的判断力,弄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不在于对某些权威的信任度,而在于师生间不受权威的制约,强化自信力。
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间不在于了解并掌握了社会与自然的哪些现象,而在于认清了社会与自然的法则与规律。
八、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在于用了多少时间,而在于是否形成了教与学的美的享受,逐步地增进着彼此的智慧。
总之,加入WTO,既是引"狼"入室,也是与"狼"共舞;既要不违反国际游戏规则,又要善于竞争博弈,争取胜利。这时我们的教育培训就不只是简单增加几种常识,掌握几项定理,也不只是掌握几种方法,而是需要不断地增加学生的智慧。
凡不重视智慧的民族,是注定要灭亡的民族。
一个善于创造的民族,才是有智慧的民族,才是有发展前途的民族。
这些,都启发我们要全面提高教与学的质量,进而培养一批有高智慧并有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具体怎么办?我主要讲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育。
有意识地进行无意识的教育。
使学生成为教与学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形成研究性的教学。使学生主动地学,既学得已知,更能掌握未知。
校长领导教师进行研究性教学及创造性教学。
今天,我想从外孙女的教育入手,谈六个力度,这样讲可能会做到深入浅出。
一次,我带两岁的外孙女小京京在校园散步,一位老教授问她:为什么还没上幼儿园?
答:我还没学历哪!
问:你有什么?
答:我就有点学问。
问:长大了想干什么?
答:攻一回博士后。
从这个问答中,可以感到:为了孩子的成长,需要创造适宜的环境。"孟母三迁"为了创造环境,今后我们校长、老师也应考虑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