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中的竞争规则之一就是“速度胜于规模”。因此,随时准备变化的柔性价值观能使企业处变不惊。此外,不仅要应变化而变,更要努力先变化而变,即争取做行业中的规则制定者。因为速度优势可以令企业改变所处产业的游戏规则,从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因此,未来的企业理念应该是不仅在所处产业中居于领先者的地位,而且始终保持重塑并重新界定其所在的行业界限及产业规则的柔性思维和行动力。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y)原理将使率先发展起来的技术在市场中占尽优势,进而形成一种标准,通过不断自我强化的机制,提高客户的转换成本,当其高到一定程度时,用户就会被锁定(Lock In),从而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占有主动权,并将优势不断地扩大。
案例:微软的柔性管理
微软的成功除了其员工的勤奋睿智,更重要的是他们长久以来形成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比尔·盖茨认为当代管理的趋势是将管理的“柔性”和“刚性”结合在一起。现代企业管理已逐步由以物为中心的刚性管理,走向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企业要走人本管理之路,首先要学会尊重员工。在微软,人们认为一个集体的成功有着许多因素,而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认为微软的经营管理不能只靠制度,更重要的是靠人。只有上上下下有感情,合作得好,才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在这种管理下,员工因为责任而拥有对企业的一种使命感,他们个个充满干劲。
在微软公司内部,采用网络沟通和联络,打破了管理上的层次之分,减少和避免了多层管理带来的问题,领导将自己的想法贯穿始终,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内部的情况并进行决策。通过网络沟通,员工能及时了解企业经营者的所思所想,领会上级意图,明确责权赏罚,避免推卸责任,彻底放弃“混日子”的想法,而这一点对于以“工作小组”为运作核心的微软公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做倒立的“人”——组织扁平化
古时候有一个创新国,人们的思维特活跃,天天都能想出新花样,如今天锅是煮饭的工具,明天成了妇女的头饰,后天又成了走路的鞋子。最绝的是有一个人宣布,他从今后不与别人一样用脚走路,而是要用头走路。可惜那位老兄只用头走了几分钟便一命呜呼了。据现代研究史料的人说,那人是得了脑溢血死的。创新国轶事采用的是逆向思维,“用头走路”的悲剧说明创新不能盲目,而要依据客观规律。
实际上,“用头走路”符合企业未来生存趋势,也是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向。彼得·德鲁克曾预言:“未来的企业组织将不再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而会逐步向扁平式结构演进。”旧式的由规则确定的机械性组织正逐渐被灵活的、适应性更强的有机性组织所取代。
扁平化横向结构具有以下特征:
围绕工作流程或过程来建立结构。传统部门的边界被打破。例如瑞典新崛起的Astra-Merck集团,一开始就围绕药品开发、产品分销等流程将企业设计成一种横向型组织。
纵向的层级组织扁平化。可能只在传统的支持性职能部门,如财务部门存留少量高级管理者。
管理的任务委托到更低的层次。自我管理型团队是横向组织的基本单位。团队一般由5~30名拥有不同技能的员工组成,团队有决策权,并被授予完成整项任务所需的资源。如柯达公司拥有100多个这样的团队。
顾客驱动横向型组织。流程必须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基础。员工不仅与供应商建立密切的关系,而且与顾客进行直接的联系。
扁平横向结构最显著的优势就是能对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从而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