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地方八大总督中,由于与西方通商和外交的需要,地位最为重要的是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二职。而前者基本上由李鸿章所代表的淮系洋务势力所控制,后者则由曾国藩的湘系政治势力所掌握,李鸿章和刘坤一都是在镇压太平天国的内战中以军功起家的新一代汉族官僚,深为朝廷所倚重。张之洞则不一样,他在武汉的异军突起完全凭借于任上的洋务功绩。武汉本处长江要津,自从张之洞主张修建贯通南北的铁路大动脉卢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后,武汉三镇再凭借天然的长江水道优势,成为名副其实的九省通衢。随之武汉乃至湖北也真正开启近代化建设事业,一时间武汉三镇享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
张之洞的政治地位已经开始攀升到可与李鸿章相提并论的程度。国家用人之际,清廷不可能无视这颗日渐攀高的政治新星,1894年,清政府下诏让张之洞进京,令其改署两江总督。按照惯例,两江总督离任或者出缺,一般由就近的江苏巡抚署理,清廷舍近求远,想到的是武汉的张之洞。可见在朝廷的观念中,他至少已经成为仅次于李鸿章和刘坤一的第三号地方实力派人物了。并且自从《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李鸿章受到排挤,声望日下,张之洞却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时人评价说:“合肥(李鸿章)留京,入阁办事,兵权尽削,置之闲散,……南皮(张之洞)制军寄重于外。”并对张之洞给予高度评价:“现今有为之士,不北走北洋,即南归武汉,朝官外出,可寄托者,李与张耳。”
就是在张之洞的湖广总督衙署所在地、“东方芝加哥”美誉的城市——武昌,打响了辛亥首义第一枪。孙中山甚至这样评价他:“以南皮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